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2011-12-17 16:53:56)
标签:

中国人

保守

墨守成规

善变

品牌

分类: 奇思趣话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文/串河平夫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常听人们说:中国人墨守成规,从生活习惯、思想态度到行事风格,中国人都极度的守旧。譬如在生活里,中国人就保留着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妇女生了孩子后必须坐月子;孩子出生满周岁时要抓周,以便对孩子的前途和性情进行预测;过年要贴门对子,不能说不吉利的话,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老人死后晚辈要守七,还不能理发刮胡子,等等。在思想态度和行事风格上,我们中国人常抱持传承着旧的道德观念不疑,固守维护着宗规祖制不可改变。给人总体的印象是,我们中国人似乎都很因循守旧,在各方面都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造成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源是存在于中国人精神骨髓里的保守基因在作祟,进而有些学者把“与时俱进”看成是治疗中国各种落后弊端的最佳良药。难道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能只从这个国家或民族内部或一隅看问题,还要把这个国家或民族的个性拿出来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个性进行比较,这样就不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遗憾。因为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道理上不会给大家说出什么惊世之言。所以,我就讲几个生活中所见的事例,看后或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不会变通的德国教授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有一次,德国某大学一位资深医学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为尽主人之仪,我们特地在一家高级饭店里宴请这位教授,并为他点了一桌极富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席间,这位德国教授对每一道菜都啧啧称奇,表现出相当的心满意足。

 

   就在我们边吃边聊,全都洋溢在快乐融洽的气氛中时,因为服务生端上来的一道菜——红烧鳝节,情形立即处于紧张状态。教授的中国翻译,也就是他的中国女研究生已经事先告诉了我们,德国人非常保守,吃饭时是坚决不吐东西出来的。因为点这道菜的人当时没在场,所以就让这道菜最终上了餐桌。

 

   面对如此情景,我们都十分尴尬地面视着漂亮的女翻译,她好像也理解了我们此刻的心情,就打趣地说:“没关系,和科尔教授相处这么几年,还没见他出过洋相,今天就让我看看他面对这种尴尬的事情时会表现如何!”她一边狡黠地和我们递了个眼色,一边劝说德国教授品尝一下这道色香味俱佳的地方小吃。

 

   经不起美女的劝说和美味菜肴的诱惑,这位德国教授饶有兴趣地夹起了一块鳝鱼并送入嘴里,一口下去,只见他立刻僵持在那里。稍微镇定后,他用纯正的德语轻声地问女研究生(以下的话都是事后翻译):“我现在嘴里咬到一块骨头,我该如何处理它?我很为难,请给我帮助”。

 

   女研究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你把它吐到盘子里就是了”。

 

   听她这么一说,德国教授立即耸了耸肩,紧张害羞地四下看了大家一眼,然后咔吱咔吱地把鳝鱼骨头嚼碎并吞进了肚子里。

 

   出于礼貌,当时所有其他在场的人,包括美女翻译,大家都强忍着没发出笑声,那真需要极大的克制能力才行!听后,各位能忍俊不笑吗?怎么样,德国人墨守成规的个性有几位中国人能做得到?

 

 

九十度鞠躬请求脱去外罩的日本丸红商社高管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那一年,日本丸红商社三位高级管理人员来华与我们洽谈设备采购事务。因为正值盛夏,当时会谈场所空调制冷效果又极差,即使我们中方人员个个都穿着短袖上衣,也觉得十分闷热难受。可是,这些日本人却都是西装革履,扎着紧紧的领带。

 

   当会谈持续一段时间后,这三个日本人用日语私下嘀咕了几句,随即一起站起身来,先是向我们中方人员鞠了个九十度躬,并齐声哇哩哇啦地说了几句日语,然后再鞠了个九十度躬,最后就笔挺地站在那里。

 

   当时把我们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弄糊涂了。这时翻译解释说:“日方人员提出,因为天热难耐,请求中方同意他们脱去西装外套”。日本人的这点“无理”要求差一点没把我们笑喷了。做为礼仪之邦的国民,我们立刻就大度地应允了他们。可是这些日本人得寸进尺,又如法炮制地提出进一步要求,问是否能把领带松一下?

 

   你们说,做为堂堂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回答他们?当然是劝他们一次性到位,干脆把那条扎脖子的西洋绳索去掉,免得再次向中方进一步提出什么古怪要求。

 

 

中国人为什么难创知名品牌

中国人墨守成规吗

 

   要说与时俱进,在中国人里做的最好的当属沿街的各路商家,今天这里新开张了一家酒店,明天那里又开张了一家高级购物商店。只见店家笑脸相迎,顾客蜂拥而至,市场生意那个红火呀。

 

   就没有生意冷淡的?

   当然有了!

   那怎么办?

   好办,换个招牌,重新装潢,这样又算新开张了一家。如此折腾来折腾去,在中国大地上已是人人见怪不怪的常事了。你说这种任意变来变去的个性能出知名品牌吗?好不容易出了几个,像汇源果汁等,又开始想着嫁与洋人随夫家姓了。这样的国民性能说是墨守成规,极端保守吗?

 

   有时我就在想,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会长久不衰,那些外国人中为什么就有人一生只认一种品牌呢?太保守了!咱们中国是美食之国,各色菜肴数不胜数,仅个《数来宝》相声就让人惊讶不已。可是又出了几家国际知名的饮食大亨呢?也许我见少识浅,反正我不知道。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商家善变外,恐怕消费者善变也是一个原因,反正我就很少在任何一家饭店吃过三次以上的饭。今天新开张了一家酒店,明天又出了一种新产品,吃都吃不过来,新鲜玩意看都看不过来,谁还傻乎乎地对某个品牌表钟情呢?

 

   说实话,中国人也确实认品牌,但中国人对品牌的认识与外国人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国人眼里,所谓品牌就是知名度,什么质量不质量的,一分钱一分货,大家又不是傻子!如果大家都来喊:“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大萝卜呀”,我坚信,种萝卜的农民一定开心,卖萝卜的镇长一定走红。那样的话,我一定拒吃大萝卜!

   不是不想吃呀,到时萝卜卖成黄金价,谁还敢吃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