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知识重点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资料 |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而又紧密联系。“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5、蔺相如立功不仅仅靠一张嘴,真正靠的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爱国的精神。
6、“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结果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秦王约赵王渑池相会,想占赵国便宜,后果是秦王吃亏。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结果是负荆请罪。
7、《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中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句子理解:
http://s11/middle/50e2e900hbddba61e78da&690
http://s15/middle/50e2e900hbddbafeaee8e&690
http://s12/middle/50e2e900hbddbb063d46b&690
http://s6/middle/50e2e900hbddbb08256b5&690
http://s7/middle/50e2e900hbddbb0bacb76&690
http://s9/middle/50e2e900hbddbb0eaf718&690
http://s12/middle/50e2e900hbddbb10c793b&690
http://s14/middle/50e2e900hbddbb1371bad&690
http://s6/middle/50e2e900hbddbb1779905&690
http://s11/middle/50e2e900hbddbb1c03daa&690
http://s11/middle/50e2e900hbddbb1ccf04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