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粽子回忆屈原杂谈 |
要过端午节了,今年是传统节日放假的第一年。
在以往的许多年里,几乎对于这样的节日越来越淡薄了。往往是下班的路上经过有卖粽子的,就顺便买一些。没看见也就算了。
今年不同了,周末要多放一天端午节假日,那粽子是必须要备好的。
昨天,我抽空,特地来到南京路的王家沙,喔唷!排队买粽子的队伍好长啊!
王家沙的玻璃门上张贴着端午节招贴,上面写着简单的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
看着人们提着一袋袋粽子出来,我的思绪回到了久远的过去,那时我的阿婆(祖母)还健在,记得每年的端午节前几天,家里就已经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了,大木桶里是一张张洗干净的宽宽的粽叶,大钢精锅里一个盛放着雪白的糯米(有时是赤豆和糯米混在一起的),一个是用酱油浸红了的糯米,而二个大碗里则分别装有大块的酱油肉和深紫色的红豆沙,房间里飘着阵阵的棕叶清香。
在我们姐妹中,只有我学会了包粽子,因此每年的端午节都是我和阿婆一展身手。阿婆包的是三角粽,非常结实和漂亮,个个都是一般大小;我包的是枕头粽(向隔壁张阿姨学的),质量不及阿婆的,但爹爹姆妈总是对我赞不绝口,受鼓励后,我当然是越包越好啦!
不知怎么的,那时的胃口都特别好,包一次粽子总是要有几大锅,一次每人都能吃二、三个(嘿嘿,现在想想蛮可怕的!)那时的邻居就像是亲戚,有好东西总是一起分享,所以多包一些,也是大家一起吃的。
肉粽总是多于豆沙粽,因为肉粽好吃,肉粽是最早被消灭掉的,最后留下的总是豆沙粽或是赤豆粽。
在王家沙,虽然招牌上写有好几个品种,但真正在卖的也只有腿肉的和五花肉的,看样子人们都还是喜欢吃肉粽。
回到家,我给做钟点工的小季二只,和她聊起包粽子的事情,她说很想学包粽子,我们约定,明年的端午节,我们自己包,她做前期工作,我来教她,也好不忘记这门手艺,呵呵~~
愿家家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都粽香飘飘~~快乐幸福!
今天早上已经每人一个了,明天再吃,把欢乐分在这个节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