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1-06-20 17:04:46)
标签:
杂谈 |
《圆柱和圆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南张学校杨文俊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内容就快要教完了,可班上学生的学习状况却令我非常担忧。这一单元知识内容表面上看好象没有多少难度,课堂上模型出示,实验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知,知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也不是太远,课堂上也不是死气沉沉,书本上知识结论(各种公式)也简明易记,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却恰恰相反,我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1、公式记不牢,一用就出错。
如果单纯叫学生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可能不费什么事。但是遇到几个基本公式综合在一起或者基本公式又会产生变形的情况,如S圆柱侧面积=πdh或2πrh,S圆柱表面积=πdh+2πr²或Ch+2πr²,V圆柱=Sh或πr²h,V圆锥=1/3Sh或1/3πr²h,学生却容易产生遗忘和混淆,在实际做题时,往往随便拉来一个公式,把题中的数字往上一填,就开始计算了,结果往往是错误连连。经课堂提问表明,许多学生在学了复杂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后,反而前面的简单公式却记不得了。
2、计算心不细,中途频出错。
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题中,往往要涉及到多位小数在一起相乘,有时还牵涉到取近似值的问题,计算步骤一多,学生就会心烦意乱,只要中途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全军覆没”。就连一些数学思维能力出众,计算基本功较好的学生也频频栽跟头,学困生就干脆“缴械投降”了。于是一看到那么多的数字在一起相乘或相加,学生心里就直发毛。
3、分析能力弱,应用题“卡壳”。
学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后,一些诸如“圆柱与圆锥之间体积、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变与不变”而产生的新问题把学生绕得头脑虚昏,无所适从。对于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中故意设置的小“陷阱”如:单位名称不统一,标准公式中的一个条件必须通过题中的条件转换以后才能得到,还有一些将立体图形展开以后再需要在头脑中还原等第题目学生感到十分头疼。我觉得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如此高的程度
4:审题不清,思路判断失误
如求无盖水桶的铁皮面积时用底面积乘2
如用铁皮的面积去成每升水重1千克
如把压路机压过的路面面积算成表面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