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三)教学设计 薛成叶
(2011-02-19 08:24: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北张联合小学校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三)
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了“世界水日”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第二环节 数量分析
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的用水量吗?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估一估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
【设计意图:加强估算教学是《标准》所提倡的,估算是现实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实用性最强的一种计算,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估算要有依据。】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着画线段图,找一优等生板演。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数量。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月份
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换彼此的做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
汇报交流:
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两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 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查一查
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
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
6、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现在老师把题目稍微改一下,你们有办法解决吗?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了1/7”,问题不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检验。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式,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时鼓励用除法计算的这部分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先尝试自己画线段图,试着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三环节
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60页2、3题
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
3、数学万花筒
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程大位就是其中一位。(多媒体显示程大位图像)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算法统宗》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的,“以碗知僧”就是其中一首。
(课件出示)
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
请问先生能算者,都来寺内几多僧?
让学生读一读这首诗,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重新描述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山上有一座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三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而且能使学生感受祖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并被我们的祖先的智慧所折服,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月份
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