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燕芳家庭教育工作室教师志愿者心得体会

(2013-12-04 10:52:59)
标签:

家庭教育

刘燕芳

育儿

分类: 家庭教育

http://s13/bmiddle/001tPuQQgy6EIWyumxm5c&690

                    (刘燕芳家庭教育工作室群号 147544021)

 

顾静

刘校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室是一个充满爱和宽容的殿堂,在这里有一个强大的充满正能量的群体。在这里的每一次交流学习,都让我的思想得到净化。我每天关注群动态,能对他人提出中肯建议,让我由衷的开心。影响他人,从改变自己开始!为了尽快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家教咨询工作者,我平时除了积极阅读家庭教育理论书籍,在对孩子的教育实践中要多思考,学会做一个静待孩子成长,不急不躁,心态平和的理性的家长。在群里要多学习多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即便无法切中问题的要害,也起码引发一些思考,相信日久从中自己定能慢慢进步,得到提升。每当群里遇到困惑的家长在大家的帮助下找明了方向,我感动,激动,深感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谨记校长的话:做有大爱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孩子们更优秀,让家长们更幸福!  

 

 

陈红玉

加入家庭教育工作室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学习着并收获着,每天我都会关注着我们的群,有好多家长带着学习地心态加入到我们这个群里,我学会倾听,回答着力所能及的问题,学会用真心和家长们去交流,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学习我收获最大地学会宽容,宽容我的学生犯的小错,理解着她们并出于真心地爱他们,也更爱我们这个职业,教书育人。说实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去教,对孩子的栽培和培育做得还不够好,我还要继续努力。当然我目前最重要还是处于学习阶段,看一些家庭教育的专著,并将书本上好的方法介绍给身边的同事,通过一个月下来的反思,我觉得我成长了。我越来越觉得加入工作室是正确的选择,也为拥有这份额外工作而欣喜!  

 

贾力

一个月的时间,感觉很短,似乎又很长;感觉很短是因为我还没有好好学习,也才读了一本书,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感觉很长是因为我每天都在QQ上看到不同的家长给我们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及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时候是很有哲理的教育文章,发人深省,耐人寻问,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于我的困惑,我们的家庭教育工作室的各位同仁和QQ上的家长们都耐心给我解答,帮助我解决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在这个群体当中,我感觉自己每天都是一个学生,在聆听不同的教诲,每天都会有收获,我想像海绵一样,先吸收别人所长,补己之短;目前的我,教育理论和成功的实践都很少,我还处在不断学习的阶段,我相信在我们家庭教育工作室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帮助之下,我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尽快从学生时代毕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工作者

 

赵蓓:一个月的家庭教育工作体验下来,真正感触万千,仿佛乘坐着一辆家庭穿越车,领略了几多家庭的家教景象。有工作繁忙无暇与孩子交流致使孩子封闭沉迷网络的忧伤爸爸,有因孩子动作缓慢而心急不已的苦恼妈妈,有为了孩子的收获绞尽脑汁思索培养方式的有心父母,还有先进教育思路得不到父母支持配合的年轻父亲……其间,用心聆听着这些心声,感同身受的同时,更深切地肯定了工作室存在的重要意义,坚定了做好志愿者的决心。虽然很多家长的问题折射出无奈的社会现状和中国教育隐疾,并非旁观者的几句建议能够根本解决。但我相信,家长们在这个群体中,一定能得到更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处理思路以及更坚定的信心。很明显,有多少个家长提出困惑,就有多少个孩子迫切等待着更好的教育、沟通方式。为家长进行客观、有理的答疑,也就间接帮助了孩子们,呵护了一颗颗童真的心灵,为国家、为社会的未来略尽一份绵力。      

 

钱娟

参加工作室学习交流以后,自己成长了不少:

1.一个月内,自己看完了3本书,其中有2本收获较多。从《幸福家长的九堂课》中,学会了要做心态平和的家长。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的,不是在说教中成长的,要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和改正的时间,不要急躁,不要唠叨,孩子的努力要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要肯定。从《2-3岁叛逆期孩子妈妈应懂得的心理学》中,了解到孩子一生中要经历三大叛逆期:2-3岁、7-8岁、12-18岁。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要懂得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原理,来跟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引导。例如:爱抚效应、情绪效应、糖果效应、权威效应、态度效应、过渡理由效应、霍桑效应、刺猬法则、南风效应、安泰效应等等。

2.在群中交流以后,觉得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的问题有很多是共性问题,在孩子的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问题,经历过了就成长了。也有孩子的个性问题,孩子的成长有快的有慢的,由孩子自身的性格和培养方式决定。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思考,我们要教会孩子生活、学习的本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握。

3.作为教育者和作为家长,我们有双重身份,有时候过度重视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夸大孩子的问题,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我们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指令不能太多。教育别人家孩子时候的心态和睿智也要用在自己家孩子的问题上。

4.从群里学习到的三句话是:做有大爱的人;做有爱的人,并传递爱;做心态平和的人。

 

姜辣:

参加工作室已经1个多月了,参加了两次集中交流,一个月的读书,qq群的值班。和大家的感觉一样,时间虽短,但感觉历经了好长时间的磨砺。现将一个月的感受体会小结如下:

(1)   挤出时间读书,乐在其中。高三的教学让我不胜其烦,做不完试卷改不完的作业,疲倦感不时来袭,挤点时间看书感觉挺好。我借的是《中国学生缺什么》这本书,书中对比了我国和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各阶段的学生行为差异和教育差异。揭示了学生的行为和受到的教育的方法和过程息息相关,作为教育者深感责任重大。

(2)   群内交流学习,学会倾听。每天浏览谈话记录,拷贝一些文章。让自己多积淀多思考。和网友聊天的过程和上课截然不同,课堂上学生思考的问题其实都有老师的预设,学生会接受老师的引领。网络空间不一样,家长的想法多种多样,经过一次不太愉快的聊天,我反思首先要学会聆听别人的观点,再深入思考。

(3)   悟道改变自己,提升自我。多读书多学习,我的性格也会变得多了些温和,我明显的感受到问问题的学生多了,对自己的孩子耐心也多了。

感谢我们的组织,我将继续努力和工作室共同成长。

 

李海艳

开学初进入工作室以后,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迫切需要提升的意识促使着我这段时间不断在学习。一是将刘校长在QQ群中的咨询案例进行整理,学习她在咨询过程中引导家长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是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家庭教育理论。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曾经迷茫的我,现在习惯思考着去阅读,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对QQ群中大家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能运用我所学的知识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现在阅读并分享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在我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我能更完善的处理和孩子的交往细节,例如:学会了不知怎么说的时候就不说,用沉默代替数落,遇到问题首先思考的是“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做)呢?”而不是带着情绪,责备着去问“她怎么能这样”等和孩子的相处技巧。特别是最近再次阅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我更加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种种情况。因为理解,所以更爱,更尊重。

我享受着这份成长带给我的快乐,因为快乐,我更喜爱!

 

石慧斌:

月余来,在“刘燕芳家庭教育工作室”群中,我第一次较长时间集中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热烈氛围中,收获很大,很受启发。一、被大家推着看“家庭教育”专业书籍。我在群里感受到大家家庭教育知识的专业和广博,也体会到好好读相关书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由蜻蜓点水式的泛泛阅读到潜沉心静的思考阅读,亦得益于工作室大家庭的积极氛围和求知热情。二、学会多元角度分析自己以及他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我由当初的“自以为是”,渐渐感受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教育尴尬,在大家的点拨、帮助下开始多角度看待问题,并认真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看法。三、一点想法:希望群友们能认真思考“家庭教育的家庭辐射效应”问题,即我们如何影响家人、朋友及其家人能更好地投身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毕竟,任何的家庭教育,都不是一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总之,在群里,在路上,很好……

 

申海荣:

很荣幸能成为刘燕芳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成为我这个月工作学习的关键词,思考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更重要,思考着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思考着如何协调家庭教育成员关系,思考着谁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思考着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所处的是怎样一个家庭教育环境,思考着孩子产生不良习惯的动机及心理满足是什么及如何去有效的控制与处理,思考着怎样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及沟通方式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流,思考着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合力等等,思而与同仁交流,而后行,而服务!

 

胡丽:

时光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而过,在加入家庭教育工作室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分享了,收获了,也成长了。在每天讨论得如火如荼的群里,我见识了各种年龄阶段,各种类型的家庭问题,有孩子本人的,更有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个共同体的。我细细的聆听着这一切,倾听群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分享他们的心得和经验,也浅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一切使我的思维开拓了,发散了,更全面的,多角度的看问题。更理性,更客观的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工作之余,我阅读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以及燕子姐姐的《幸福家长的九堂课》。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已经颇有收获。通过学习,让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让我对家庭教育和学生工作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乐意分享,乐于帮助,与工作室共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