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视台之行有感

标签:
家庭教育四川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一、很遗憾,没吃到成都小吃。
二、理性看待鹰式教育。
我认为不能把鹰式教育一棍子打到底,也不能捧到天上去。当今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独立性差、意志薄弱,鹰式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凡事都要有个度,鹰爸的一些做法显然有点过度了,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会有一定的伤害,有可能一时还不太看出来,如果鹰爸不及时调整,随着媒体的炒作而头脑发热,把握不好度的话,总有一天会品尝后果的。看那份训练表,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用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了,童年期还应该以游戏为主,否则,长大后,孩子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这一课的。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早餐”,希望孩子幼儿园时期就把小学课程全学了,不是不要吃“早餐”,“早餐”吃得多了也会撑死的。任何家长都不能用爱的名义虐待孩子,也不要用爱的名义溺爱孩子,家长对孩子要严而有度,爱而有格。家长可以从鹰式教育中借鉴点经验,但绝不能模仿,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那一个,各得其所得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关于鹰式教育,我想很多人从电视、报纸或网络中已经了解了,不太了解的人请看一下我从百度百科转过来的介绍。
鹰式教育是指从小对孩子进行极端体能训练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由南京一位被媒体称为鹰爸的何先生创立,2012年受到网友的关注和质疑。
1、鹰式教育的名称起源于一个童话故事: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飞翔的本领。这种教育方式称为鹰式教育。
多多是一名早产儿,曾被医生预言可能智力低下,为此他的父亲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教育计划:1、从出生6个月开始,“裸跑弟”每天学习训练就长达8个小时。
2、多多从保育箱里抱出来的第十天开始,无论寒暑,父母都坚持给他游泳,水温始终控制在恒温25℃。
3、多多在两岁时,就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爬紫金山,并自己坚持爬到山顶。他的父亲每天还坚持陪多多进行其他训练,比如每天3公里快走慢跑训练,爬绳荡桥,练习滑轮车、踏板车、自行车,这中间还穿插了给孩子报名各种训练班,例如进行武术、跆拳道、街舞训练。
4、多多从小就经常随父亲远途跋涉旅行,最长一次曾有连续十四天,每天十公里以上的旅程。上海世博会期间,2岁半的多多就随大人在园内行走参观了三天。
经过三年多的“极限训练”,四岁的多多已经完全看不出早产儿的痕迹,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同龄儿童。鹰爸是从体商、智商、德商、情商、胆商、逆商、心商、灵商、志商、财商等十商训练来培养多多的理解、情感、自理、自控、记忆、反应、体能、毅力等各种能力。
二周岁时,多多就进入了南京太平巷幼儿园读幼托。随后到南京实验幼儿园读小班,2011年11月随家人到美国旅行,进入了美国纽约一家幼儿园,由小班跳级升中班,两周后再次跳级升大班,后来还进入了天才班,三个月后因为要回国才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习。
四岁的多多认识的汉字有3000多个,并且有较好的自理能力和耐劳能力。
多多跟小朋友们相处融洽,懂得分享和感恩。多多现在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与他同龄孩子的标准。2012年1月,台湾一家权威的智商测试机构对多多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其智商潜力高达218,并已经达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标准。
遭受质疑
对于“裸跑弟”,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心疼,不少网友对于这种偏向于极端的教育方式也是褒贬不一。
网名“下一站天王”的网友说:“裸跑弟弟真可爱,小孩子真的很厉害。”
网友“大拿图得”感慨,“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父母的方式怎么这样极端啊?”
网友“心中的安逸”也为孩子抱不平:“至于用这个方法么?太偏激了吧。应让他的父母脱掉一起跑!”
还有很多网友心疼孩子,担心孩子冻出病来,纷纷留言关注孩子的后续情况。也有网友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支持,认为“孩子就该从小锻炼!”
专家建议
专家表示,其实早产儿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强化体质成功的例子很多,而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按照科学的计划,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甚至适当地“冻一冻”,对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是很有好处的。
从健康角度来说,有一种有益的锻炼方法,叫做一天三浴,即阳光浴、风浴和水浴,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温水浴直至冷水浴,也可以尽可能脱光衣服接触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
对于“裸跑弟”雪地裸跑,刘主任认为,只要孩子是经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并且有了明显的改善体质的效果,可以坚持下去,适当“冻一冻”没有坏处,不过这也不是适用于所有孩子,具体还是要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体质而定,不能强求,导致最后结果适得其反。
三、请大家以平和的心态讨论家庭教育问题。
这期节目主持人雷明(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节目观察员)。观察员有以下四位担任:
石述思 ,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担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
俞柏鸿,电视节目评论员,以言辞激烈、前卫、敏捷著称。在节目中敢于仗义执言,抨击时弊。俞柏鸿还是时事新闻类漫画家。
江小鱼,又名江熙,客家人。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影评人、乐评人、编剧、作家、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陈岚,以犀利言论走红网络。网名深海水妖。从事过电视记者、公务员等多种职业,江苏作协会员,现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著有《莲花落》、《此心恒伤》、《终极爱情》等。她也是网络游戏的超级玩家,为《魔兽世界》组建了庞大的游戏工会。
几位观察员近几年在各大电视台频繁亮相,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言语犀利。可惜他们身上都存在着共同的毛病,不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话,一旦抢着机会发言了,就无法停下来,导致主持人屡屡无法把控现场。很多时候他们像抢着发言的小学生一样,根本没听清老师的问题就抢着发言,所以屡屡跑题,不过他们秉持着“跑题不要紧,只要我发言”的精神,把现场搞得表面繁荣。如果他们是参加辩论赛倒也罢了,关键这期节目是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啊!目前很多家长受整个大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和孩子交流时也不愿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是不少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当我们电视等媒体在探讨家庭教育问题时也那么心浮气躁,那么我们能期待家长看完电视后有什么收获呢?只会更加地无所适从、更加的心浮气躁罢了。
凤凰卫视2012年10月29日《与梦想同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各位好,欢迎大家与梦想同行,前一阵儿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里边,几个年轻人“重走青春”的举动让很多有着梦想的人蠢蠢欲动,而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位比剧中人还要疯狂的追梦人,他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只是在国内转转,而是做了一件在大多数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事儿,他辞掉了工作,卖掉了自己在陆地上所有的东西,打算买一艘船带着妻子和孩子去“舟”游世界,听到这儿我想不少观众朋友们第一反应一定是震惊,震惊于这个家庭敢想敢做的勇气,尤其是敢于放弃,今天我们就走近翟峰,走近“航海家庭”,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翟峰:我在刚工作是17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是1996年是1997年,那个时候是要去三峡的,那时候三峡截流吗,但是没有成行,因为家里的阻力还有自己那时候可能也不是那么信念那么强吧。我是在30岁才开始就是说自己出去旅行,然后又把这些想法捡了起来等于是。
许戈辉:向梦想靠近也是需要一步步周密计划的,翟峰从2008年开始就经常带着妻子和女儿通过不同的方式到户外旅行,而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也慢慢被妻子和女儿接受了,翟峰告诉我们说第一次有全家航海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2009年,那年夏天他听说无动力帆船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的故事之后,突然明白原来“穷人也可以环游世界”呀,回家之后他就开始查资料,翻看旅行、航海方面的书籍,直到今年才计划妥当,而对于“航海家庭”是从何而来这么大的勇气,翟峰说这都归功于以前“上路”的经验。
翟峰:最大的收获就是说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自信心,我原先在那种在那种非常稳定、安逸的生活环境下生活了30年,认为很多事情是因为自己没有去尝试过,会觉得非常困难,可能就像大家看那些所谓的电影、网络上记述的那些人在外面怎么漂泊,好像非常强大,觉得自己做不来,但是我在外面走的话我发现自己非常适应这方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遇过的人打交道,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打交道,非常的适应这一切,非常的享受这一切。
许戈辉:目前翟峰已经到达了马来西亚的兰卡威,开始选购出行的帆船,11月6号他将带着妻子孩子起航,开始环游之旅,他们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这一路上或许会困难重重,或许会美不胜收,不管怎样,这将是他们生命中一个永远不会抹去的记忆,而在这里我们衷心的祝福他们一帆风顺。
《齐鲁晚报》报道
卖房卖车为买帆船,父亲辞职,女儿休学,兖州一家三口要“舟”游世界(本报曾多次报道)。5日上午,一家三口从曲阜东站乘动车去北京再转机到马来西亚,正式开始“舟”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