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家长类型
(2009-11-28 16:42: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校互动区 |
六种家长类型
顾名思义,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时表现得过分热情,今天一个电话,明天一次面谈,其实翻来覆去就那几句,不是询问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就是要求对孩子严加管教,不是邀请老师到家“小坐”,就是拍着胸脯表白“有啥事尽管说”。相同的问题问过无数遍,必然令老师感到无话可说,不分场合的“盛情相邀”也常常使老师大感尴尬。其实家长的心情每个老师都能理解,无非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一点、要求严格一点,这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凡事应有度,过分热情的表现往往适得其反,令老师惟恐避之不及。
与第一种类型完全相反,冷若冰霜型的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常常是敬而远之、形同陌路。偶尔相遇时不是视而不见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个别家长非但对老师不理不睬,还故意将头仰得高高的,脸绷得紧紧的,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凭心而论,老师费尽心血教育着他的孩子,没有功劳总有苦劳吧,可他不但不心存感念,倒像人家欠他5斗谷子似的。岂不知,对于这样的家长,作为老师对此除了觉得可笑之外还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被人蔑视的愤怒,结果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家长的教育理念日益更新,法律意识、权益意识普遍增强,有的甚至称得上半个教育专家,谈起各种教育理论来如数家珍,其思想认识与教师日益接近。这样一来,一些家长就会产生“所谓老师也不过如此”的错误想法,对老师由尊敬变为轻视。同时,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具有很强的“上帝意识”,认为家长和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学校和家长理所当然应该无条件满足我们的要求、无条件为我服务,否则便要兴师问罪。我是家长我怕谁!这些家长恰恰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些家长在自己痛快的同时也把孩子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四、过分溺爱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们无法想象,离开了父母亲爱的滋润,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父母的爱就像阳光,永远照耀着孩子成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不会正确地爱孩子,将这种爱变成了溺爱,却不知“溺爱娇宠绝非真爱,祸患不幸与之俱来”。因为溺爱,孩子变得娇气;因为溺爱,孩子变得自私;因为溺爱,孩子变得蛮不讲理;因为溺爱,孩子变得难以管理;因为溺爱,孩子会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溺爱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你说,这样的家长,老师会喜欢吗?
生活中经常见到不少家长,在和孩子的老师交往时缺乏应有的尊重,表现得不拘小节、过分随意。假如一位教师姓李,又比较年轻,这些家长就不称“李老师”而叫“小李”以示亲密,与老师交往时或勾肩搭背或满嘴脏话,引起老师反感。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把老师对自己的热情误认为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就可以熟不拘礼、无话不谈。需知无论何时何地,老师就是老师,家长就是家长,教师与家长的交往无论多么亲密,大多都是因为工作需要,而非私人关系。
许多家长由于受社会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往往存在较重的自卑心理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老师交往时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一旦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就一味护短,甚至犯了错也不让老师批评,对老师的处理方式横挑鼻子竖挑眼,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如此以来,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就会顾虑重重、小心翼翼,惟恐哪个地方没做好被这些家长抓住把柄,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此开展工作无异于戴着脚镣跳舞,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以上6种错误心态普遍存在于广大家长身上,愿我们家长以此为戒,做一个受老师欢迎的高素质家长,为孩子营造出一个适合其学习与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