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痛是啥病?

标签:
耳窝耳廓食指耳朵穴位健康 |
分类: 保健养生 |
看耳朵辨疾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耳穴按摩一般比较安全,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要注意有些情况:如急性病症不宜单用耳穴按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耳廓有明显炎症或损伤者,如湿疹、溃疡、冻伤破溃者均不宜按摩。
常用的按摩手法如下:
1.点按法:可用专用的细按摩棒,或用食指、拇指掌侧指端代替。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一手持按摩棒对准穴位,另一手扶持耳廓,并将食指指腹置于耳穴相应的耳背部位,抵住按摩棒头,两手配合进行点按,或将拇指、食指指端相对,对准穴位进行点按。点按力由轻到重,一压一松,节律均匀,以能耐受为度。每穴每次按压2分钟左右,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此法可治疗各种疼痛性病症。
2.搓摩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摩者或患者本人将食指屈曲,置于耳廓前面相应的穴位,拇指指腹置于耳廓背面相应的部位,并给予一定的压力,上下或左右反复搓摩,以耳廓发红并有热感为度。如搓摩耳廓正面穴位时,拇指指腹按压在耳廓背面相应部位,食指屈曲,以食指桡侧或拇指指腹从上到下搓揉。此法能使多个穴位同时受到刺激,常用于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保健疗法。
3.提捏法:患者取坐位,医者或患者两手同时提捏两侧耳垂,每次提捏20~30下,每日1~2次。此法可用于治疗头部疾患,并有明目聪耳、美容作用。
使用耳穴按摩,必须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耳穴和按摩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健康小提示:耳朵上的穴位比较复杂,但若有头疼、失眠的小病,我们可以自己按摩穴位辅助治疗。
1、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2、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3、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就是由于脾胃处虚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饮暴食引起的胃气上逆。
4、失眠上下耳窝都要按。失眠,中医称“不寐”,它是由心、脾虚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5、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中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如果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人、哮喘病人等。
常用的按摩手法如下:
1.点按法:可用专用的细按摩棒,或用食指、拇指掌侧指端代替。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一手持按摩棒对准穴位,另一手扶持耳廓,并将食指指腹置于耳穴相应的耳背部位,抵住按摩棒头,两手配合进行点按,或将拇指、食指指端相对,对准穴位进行点按。点按力由轻到重,一压一松,节律均匀,以能耐受为度。每穴每次按压2分钟左右,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此法可治疗各种疼痛性病症。
2.搓摩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摩者或患者本人将食指屈曲,置于耳廓前面相应的穴位,拇指指腹置于耳廓背面相应的部位,并给予一定的压力,上下或左右反复搓摩,以耳廓发红并有热感为度。如搓摩耳廓正面穴位时,拇指指腹按压在耳廓背面相应部位,食指屈曲,以食指桡侧或拇指指腹从上到下搓揉。此法能使多个穴位同时受到刺激,常用于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保健疗法。
3.提捏法:患者取坐位,医者或患者两手同时提捏两侧耳垂,每次提捏20~30下,每日1~2次。此法可用于治疗头部疾患,并有明目聪耳、美容作用。
使用耳穴按摩,必须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耳穴和按摩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1、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齿、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去医院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
2、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方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度过危险期。
3、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就是由于脾胃处虚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饮暴食引起的胃气上逆。
4、失眠上下耳窝都要按。失眠,中医称“不寐”,它是由心、脾虚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窝中的“心”、及其上方上耳窝中的“脾”两穴位。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5、四肢疼痛揉耳轮。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