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从《鼹鼠与烟花》一课三研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上街中心幼儿园 张月娇 日期:2012年02月17日
我园地处农村,是一个乡镇中心园。农村幼儿园由于资源有限,教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教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较少,由于起点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也十分有限,这限制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借福建省“审美与快乐”音乐课题这一平台,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子或途径。
大班音乐欣赏《鼹鼠与烟花》是我园大班音乐课题组开发的名曲欣赏活动的一个课例,本曲选自约翰斯特劳斯的《爆炸波尔卡》在本活动的研发过程中,尝试以一课三研的方法进行研讨,通过讨论截取音乐长度、快慢是否合适;音乐与故事是否融合协调;活动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师的示范、提问、指导策略是否恰当等方面来研讨,从幼儿的活动表现、成因、策略等方面来分析,不断思考、调整、完善整个活动(研讨的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白丁冬加注)。下面,我通过大班名曲欣赏《鼹鼠与烟花》一课三研过程教研方式的改进,展示我园教师的音乐切磋和专业成长。
第一研:农村幼儿教师在互动中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及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只有让教师的思维互相碰撞,才能实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大家了解他人,了解自已,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任务:确定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否合适,明确活动目标是否合适,活动中所用图谱是否恰当,指出案例设计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融合集体的力量,探讨解决的方法。
我在实践课之前就告诉我园课题组老师本次研讨的主要任务,让大家明确研讨重点,带着问题参与“实践课”。之后立即采取圆桌形式互动的方式,让大家围坐成团,围绕本次研讨任务,要求每个教研教师都要发言进行互动式研讨,人人参与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意见,各个奉献,出谋献策,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的责任。研讨结果如下:
大班音乐欣赏《鼹鼠与烟花》第一研
活动内容
《鼹鼠与烟花》选自约翰斯特劳斯的《爆炸波尔卡》全曲原长2分15秒,节奏很快,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太长也太快。
形成小组意见:保留乐曲的前半部分和乐曲的尾声,截掉乐曲的高潮部分让乐曲的主旋律形成ABCA的段落格式,形成故事鼹鼠排队出来—放烟花—鼹鼠跳舞—鼹鼠排队回家。同时拉慢A部分音乐的音频,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内容,能够运用不同体态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
2、通过观察自主发现图谱中符号蕴含的表现方法。
3、喜欢节奏活动,能用身体愉快地表现音乐。
形成小组意见:
本首曲子表现烟花的部分音乐前四句在第二拍,后四句在第一拍,幼儿不好把握。可把用身体表现音乐节奏改为音乐欣赏,用身体感受音乐。
图谱设置
以图形图谱为主,教师在跳舞部分现场绘画线条图谱。
形成小组意见:
鼹鼠跳舞部分改为笑脸:鼹鼠高兴极了,它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烟花部分:前四句的图形与后四句的图形区分开来,让幼儿更直观
这样一次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的圆桌研讨,各个教师明晰自己的职责,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比起教师多次的泛泛而研,只要一次研讨就解决了重点需要先研究的问题。
第二研:农村幼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因素。农村幼儿教师大都很少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工作中常常是“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很少去问“为什么要我这样做”;少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反思,但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反思过于宽泛,找不准问题的关键;二是反思不深,主要表现为反思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调整,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并将更加合理科学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
任务:通过开课教师的自我反思和群体间相互合作意识的培养,共同探讨音乐与故事结合的融洽性。
第二研在一研的基础上,首先开课教师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的表达自己对音乐欣赏活动《鼹鼠与烟花》第一研的研讨结果,展示自己的教学,其次由开课教师反思,提出困惑,最后发挥集体力量帮助开课教师完善故事及游戏。
大班音乐欣赏《鼹鼠与烟花》第二研
自我反思
提出困惑
解决方案
通过看动作表演,听故事的讲述,幼儿很好的理解了乐曲的结构及所表达的情感,但感觉在游戏中幼儿要听音乐踩准节奏比较困难,特别是小鼹鼠走路部分,幼儿没有听音乐的乱走。
怎样让幼儿能有效的听音乐走?
形成小组意见:
给音乐断句,在在每一八拍的最后两拍中断句,及由“小鼹鼠走走走走走走走走……”改为“小鼹鼠走走走走走走转个圈
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能看着图谱很好的感知音乐,但总感觉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较少,教师“教”的太多。
采用何教学策略来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形成小组意见:
在教师讲述故事之后,让幼儿分段欣赏。先播放放烟花的音乐(这
是本乐曲中最容易听出的部分),让幼儿与图谱配对;接着放小鼹鼠走路转圈的音乐,让幼儿听着音乐看图谱数数小鼹鼠走了几步转一个圈;最后放小鼹鼠跳舞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创造性的用动作表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方式来激活老师们参与研讨的热情,老师们在思维碰和理念冲击的过程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第三研:农村教师在专家引领下快速成长
同伴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但是,同层级的横向互助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没有专家协助与带领,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囿于同水平重复,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因此,专业引领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幸我园的《鼹鼠与烟花》参加了全省研讨,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快速成长起来。
任务:研讨会上与听课教师的问答式互动,及专家的点评。
在第二研的“跟进课”后,开课教师从活动的设计、活动目标制定、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进行了调整,往更细致、更深入的方向延伸。在第三研的“展示课”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课题组教师通过聆听开课教师在与听课教师的问答式互动,在专家的引领下更有效的成长。以下是在福建省“审美与快乐”研讨会上焦点话题及专家的点评:
大班音乐欣赏《鼹鼠与烟花》第三研
研讨会上的焦点话题
互动后
问题一:在平常教学中,一直认为音乐欣赏很难,听完后认为教师为音乐匹配的故事很适合,请谈谈有什么方法?
开课教师提炼:设计音乐欣赏的窍门就是多听,听后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设计。本首音乐选自约翰斯特劳斯的《爆炸波尔卡》,乐曲中最明显的就是爆破音,很像在放烟花,然后根据乐句的特点进行设计,如:影子部分音乐,音越来越高,而结尾部分有句音乐,音越来越低,根据这一特点,思考鼹鼠住在地下,钻出来再滑进地洞,这样故事的线索就出来了。
问题二:音乐中小鼹鼠走路转圈为什么是走六步转个圈?
徐卓娅老师点评:通常在普通乐句中,八拍可分成两个四拍,前四拍走,后四拍转圈。但本曲子前六拍的节奏与后两拍不一样,后两拍是很明显的十六分音符,所以这样断句较合适。
问题三:图谱的设计为什么是黑白的,这样符合孩子的审美特点
徐卓娅老师点评:图谱的设计是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黑白和彩色的都可以,教师可以画好图谱,课前让幼儿涂颜色,教师再当着孩子的面粘帖图谱,这样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与兴趣,也是一次很好的课前知识准备。
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互动互助。围绕“展示课”听课教师各抒己见,进行深入研讨,再由专家进行点评及解惑,将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教学活动不断注入新元素,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提高教学智慧。
俗话说:“有耕耘就有收获。”“一课三研”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在多次的磨课、评课过程中,通过学、做、研、思、再学、再做、再研、再思的循环,让每位参研教师在交流与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享受着发挥团队合作、互相成长的快乐。我园将以此为契机,将“一课三研”继续做深、做实,真正发挥“研”的助推作用,让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