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求学路上的第一站。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成为一生的习惯,比如: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人一生中的品质、性格、观念,其实就是从幼儿阶段开始形成的。
针对入园前家长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以及孩子在幼儿园里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特别邀请温州市第五幼儿园园长林艳和温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陈晓为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多吸取些建议和经验,让孩子更好地走好人生第一步。□施滢滢
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需注意什么?
温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陈晓为: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幼儿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上主要在三个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一、考查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家长应该上幼儿园网站或实地到幼儿园考查,还可以向孩子在这所幼儿园入托的家长打听:
1.师资力量:教师的素质最为重要,需要了解该幼儿园的教师所持教师资格证的情况,教师学历及优秀教师所占比例等。
2.师生比例:每个班级幼儿人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集体各方面的质量。根据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
3.教学活动内容及方式:目前,温州市幼儿园基本上采用规范的三套教材,教学内容涉及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6门教育活动和各类游戏等。严禁幼儿园教幼儿写字、拼音等,如幼儿园采用小学化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则不应选择,以免孩子将来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4.硬件设施:除了整体设施宽敞外,还应考虑:是否有来自于室外的玩教具?孩子使用它们是否安全?教室的四周是否有装饰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作品?老师是否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学习角落和用品?从中可以看出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有真正主动学习的机会。
5.伙食条件:园方是否在明显位置粘贴孩子每周的饮食安排表,使父母对孩子每餐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
6.卫生消毒措施:厨房卫生是否清洁?是否每天对孩子的用品如餐具、毛巾、茶杯等进行消毒?每个孩子是否有专用的茶杯、毛巾?是否为孩子们提供足量的开水,保证孩子口渴时能随时喝到?
7.安全情况:幼儿园里是否有严格的门卫制度?有无丢失孩子的记录?是否经常出现有关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这标志着一所幼儿园的管理者与老师安全意识的强弱。
二、考虑就近入托。多数家庭接送孩子的任务由老人承担,因此,路途近会方便接送,而且比较安全。既使是父母亲自接送,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孩子幼小稚嫩,经不起风雨酷暑的折腾,而且也会影响到父母的工作时间。
三、考虑一下收费标准。目前,鹿城区幼儿园是按分等定级的结果分成浙江省一级、二级、三级或准办级四个等级收费,家长应根据经济状况选择相应的幼儿园。
家长要为孩子入园做哪些准备?
儿园。
2.感受幼儿园:入园前先带宝宝去参观,看看幼儿园里好玩的玩具,认识老师和小朋友。宝宝会对喜欢的幼儿园产生期待感。
3.结交小朋友:去幼儿园之前,父母应多创造条件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教给他一些处理矛盾的方法,比如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学会与对方商量等。
4.有话就说:父母平时应多与宝宝说话,锻炼他能听懂成年人的说话,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养成这个习惯,一旦遇到事情,宝宝就懂得向老师述说。
二是物质准备:
1.衣服:应为宝宝准备几套适宜的衣服,纯棉质地最好。最好是有兜的、穿脱方便的、开衫。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
2.鞋子:鞋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合脚、轻便的布鞋或旅游鞋,适合跑跳活动。款式以松紧口或粘扣的为好,最好不要系鞋带的,要注意鞋底是否防滑。
3.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他带一两件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到幼儿园去,以减轻分离焦虑。
温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陈晓为:幼儿离开家庭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出现入园焦虑症状是很正常的表现。作为父母,入园前应帮助宝宝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一是心理准备:
1.亲近幼儿园:给宝宝讲讲幼儿园中有意思的事。比如“那里有老师、很多小朋友,还有好玩的玩具,你可以学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让他从心里向往幼
家长要如何调整孩子入园前的生活习惯?
温州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陈晓为:“能干”的宝宝走到哪儿都招人喜欢,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孤独无助的感觉也比较少。因此,上幼儿园之前,对宝宝进行一定的生活技能训练十分必要。
1.吃饭:引导宝宝养成正确的用勺和握碗姿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地进食,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喝水:引导宝宝直接用杯子喝,让他学习控制水杯的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至于洒到身上。
3.午睡:午睡困难与早上起床晚有直接关系,要调整好宝宝作息时间。最好是晚上8点半上床、9点之前入睡。早上7点起床,这样中午12点时午睡就不会太困难。
4.大小便:家长应有意识地训练宝宝学会说:“我要大便,我要小便。”睡前、醒后、饭后半小时或1小时,父母应提醒宝宝大小便。同时,注意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另外,在家时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知道哪条毛巾、哪个杯子是自己的,以免拿错;会穿脱简单的衣服、裤子、鞋子,知道正反顺序。
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会碰到哪些“难题”?
健康方面:少数宝宝入园后一味哭闹,不爱吃饭,或挑食严重,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体质减弱和体重下降。
以上现象均是宝宝机体和心理适应新环境的一个过程,家长大可不必惊慌,待宝宝情绪稳定后会自行消失或好转。另外,家长也可以在宝宝入园之前,就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宝宝把入园当做一个美好的愿望。
温州市第五幼儿园园长林艳:宝宝入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每个宝宝成为社会人的重要里程碑。而入园适应是否顺利愉快,对宝宝的独立能力、社会性培养等方面均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初入园的宝宝常碰到的问题是:
情绪方面:宝宝会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哭闹不止等。
饮食方面: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消化不良或拒绝进食等。
睡眠方面:会有宝宝不愿睡午觉,在园睡眠时间短,需要陪伴,少数宝宝回家会出现夜惊、夜哭现象。
行为方面:一些宝宝依恋性强,不善交往,怕生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强等。
怎样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温州市第五幼儿园园长林艳:家长的决心要统一,态度要坚决,养成要放手,入园要坚持。特别是家长自己要调整好心理,即:心理“断奶”和养护“断奶”。
心理断奶包括:短期分离、降低焦虑、减少呵护。家长自己要明白:宝宝长大了,不可能一直圈养在家,必须让他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特别是全职妈妈,要尝试跟宝宝短期分离,并“狠心”减少不必要的呵护,才能促成宝宝的独立。
养护“断奶”包括:断喂养,断包办,断保护。在家不再事事包办代替,放手让宝宝尝试,耐心引导和鼓励,容忍错误,及时鼓励。允许宝宝不完美的表现,坚决取消多余的保护,“逼”着宝宝自己成长。往往在适度放手后,宝宝会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喜,因为他们的能力总是超乎我们的预见。
家长怎么配合老师?
温州市第五幼儿园园长林艳:上了幼儿园之后,宝宝一天之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家长要想了解宝宝的各方面情况,就要做好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工作,配合老师,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时间方面:严格遵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生活,特别是节假日。
物品方面:不带零食与玩具,如有特殊需要,可允许刚入园的前两周带一样物品,之后逐渐淡化。
接送方面:准时接送,不中途探望。不管宝宝怎么哭闹,家长要离开得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宝宝哭得更凶。有的家长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一旦宝宝发现,不仅使你的宝宝心神不宁,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只要家长态度坚决果断,80%的宝宝在两周内就会完成入园的适应。在开学初接宝宝时,最好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宝宝在其他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亲子交流方面:回家后,家长要用愉快的情绪与宝宝交流。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今天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了?”并略带羡慕地听宝宝讲述,与宝宝分享快乐,激发宝宝入园的良好情绪体验。
家园沟通方面:第一时间告知老师有关宝宝的特点和习惯,特别是宝宝的昵称,以便老师更亲昵地拉近与幼儿的关系。家长平时接送孩子时可以向老师主动询问,简短交流。
上小学,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