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材料点评
北师大
冯晓霞
这是一份幼教实践工作者的课题申报材料。选择这份材料并不因为它写得已经很完美,但我们认为它有几点值得肯定:
1.从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选择研究课题,而且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深度。
正如申报者所说,“主题教育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但由于“主题多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使得主题教育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随意性也很大”,而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本质上是通过师幼之间的互动而进行的,但在以往的师幼互动研究中,研究者大都“停留如何在倾听与理解幼儿上,对如何回应幼儿并使这种回应起到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的作用关注不够。更缺乏在主题教育背景下师幼如何有效互动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固此,课题申报者选择了这一个题目进行研究.以期望解决教师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寻找出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方法和途径。
应该说,论证中对我国已有的有关师幼互动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践工作者的感觉和经验的认识,了解的不够全面,这一点从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但我们又不能不佩服申报者这种建立在感觉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对问题的敏感性。的确,目前我国幼教界对师幼互动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地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申报者提出的这个研究视角对推动师幼互动研究或者是教学过程研究的深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个选题明显可以看出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不是人云亦云的“流行话题”,带有一定的创新性。
2.研究方案比较具体,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
方案的一个优点是问题界定得比较明确,而且有一种内在逻辑性。首先通过研究明确主题教育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的内涵与表现(标准),这是一个关键的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
“环境创设”和“同伴互动”三个方面探讨有效的师幼互动(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反应与支持、引导行为)问题。尽管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对一个幼儿园来说都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但其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
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有比较细致而周密的思考和计划。尽管行动研究不可能事先把所有的问题和进行过程都准确地预测出来(如果能,或许就不叫行动研究了),但有一个好的问题作为起点,对研究过程有一个基本假设和有一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弹性计划,毕竟是一种研究的准备。
《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材料
一、数据表(略)
二、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承担课题(略)
三、预期研究成果(略)
四、课题论证及完成条件
(一)课题的提出
主题教育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这也正体现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倡的各领域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精神。
因为主题多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使得主题教育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随意性也很大。一些教师不会也不知如何去观察、了解幼儿,如何把握了解、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水平,如何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环境、提供教育材料。
幼儿的学习需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朋友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互动,支持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师幼互动”研究中,研究者大都停留在如何倾听与理解幼儿上,对如何回应幼儿并使这种回应起到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的作用关注不够。更缺乏在主题教育背景下师幼如何有效互动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研究。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解决教师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寻找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方法和途径,使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师幼互动”成为促进儿童有效学习的过程。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的标准。
*如何在主题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如何结合主题创设可操作的能与幼儿有效互动的主题环境。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同伴间的互动。
2.研究的具体问题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行为特征(表现)是什么?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捕捉幼儿兴趣点来确定教育内容,如何在幼儿原有经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如何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幼儿探究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及评价标准是什么?
*在创设主题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如何结合教育目标挖掘创设互动环境的内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创设互动环境,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频率与特点、与环境互动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原因,针对幼儿实际互动情况,调整互动环境。研究在主题环境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及评价标准。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同伴间的互动,引导幼儿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教师在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时的指导策略和提供的支持有那些。研究引导幼儿同伴间的有效互动的策略及评价标准。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2.研究步骤
阶段一:2006年3月~12月
研究任务及内容
研究措施
本阶段以科学主题教育为切人点,重点研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标准和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1.在科学主题教学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行为特征(表现)是什么?
2.在科学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针对幼儿兴趣点来确定教育内容?
3如何结合幼儿原有水平制定教育目标?
4如何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来确定教育形式?
5.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伺针对重难点设计教育环节、提供材料?
1.分年龄班成立教研组,各组制定教研计划。以科学主题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方面的困惑。
2.采取针对同一教育内容联互相观摩的方式,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为互动的有效性表现。
3结合具体的观摩活动,讨论分析影响师幼互动有效性的课程因素,
4.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分年龄班共同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原有经验、年龄特点及重难点,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阶段二:2007年3月~12月
研究任务及内容
研究措施
本阶段重点研究在创设主题教育环境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1.以创设主题互动环境为切入点,研究在创设主题教育环境中,如何结合教育目标挖掘创设互动环境的内容。
2.如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创设、互动环境。
3,幼儿与互动环境创设的频率、特点。
4.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的具体表现.如何针对现象分析原因。
5.如何针对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的实际情况,调整主题互动环境。
1.继续采取互相观摩的方式,观察幼儿在与互动环境互动中的表现及特点。
2.设计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幼儿与环境互动中的特点及具体表现,检验记录表的使用效果。
3采取集体讨论方式,为各班主题互动环境的创设出谋划策。
阶段三:2008年3月~12月
研究任务及内容
研究措施
本阶段重点研究在主题教育中教师引导幼儿同伴间互动的有效性。
1.在主属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同伴间的互动,引导幼儿间的经验交流与共享。
2,如何进行分组,
3如何引导幼儿合作、分工,共同学习。
4.教师在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时的指导策略和提供的支持有哪些?
1.通过互相观摩的方式,尝试、比较不同分组方式下,观察幼儿间互动的具体表现。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分组的方式。
2.组织教师研讨:教师在引导幼儿间的互动时的提供的支持有那些?教师指导的适宜行为有哪些?
阶段四(总结):2009年3月~6月
1.整理材料、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完成条件(略)
六、前期参考文献
题目 作者 资料形式 报刊名称
发表日期
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书籍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 2003.9
快乐与发展课程基本思想
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 书籍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 2004.9
幼儿园教育与游戏课程 汪荃 书籍
《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 2003.8
几种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 冯晓霞 书籍
《幼儿园课程》 2001.8
幼儿园教育活动 倪敏主编 书籍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 2000.10
环境创设之—师幼互动 华东师大周欣 文章
http://www.babygroup.cn 2006.4
在体育游戏中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分析
欧美榕 文章 北京学前教育网 2005.10
本文来自: 育星幼教网
http://www.gz61.com (转载请保留)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gz61.com/article/view_16090_2.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