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报告】《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课题研究报告
(2013-01-30 15:31:21)
标签:
结课报告幼儿园集体教学教师有效提问教育 |
分类: 课题/案例/课例 |
一、问题提出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纲要》指出:“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纲要》中还强调“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的原则:(一)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些为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场景,经常是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纵观近几年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问的作用运用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默契现象。
2.准备不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活动中,没有
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很好的思索或查找资料,有时甚至或被幼儿抛来的问题反问住,不能正确、准确回答,或是敷衍了事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3. 没有价值的提问。如:好不好,行不行,美不美等等,
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表现为机械应答,幼儿不愿也无须动脑筋思考,最终导致问题意识丧失。
4.缺乏互动性的提问。
很多时候教师没有为幼儿留出提问时间,也没有创造幼儿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幼儿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这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已
经开展“有效课堂提问研究”,这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教师有效性提问研究奠定基础。从幼儿发展需要来看,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答问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用改善后有效提问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提问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加强,因此,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展集体教学教师有效性提问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1.研究目标
分析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行为的成因和问题。帮助
和指导幼儿教师改变提问方式。通过改善方式,找到一种适合幼儿特点,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吸引幼儿参与,能够开发幼儿智力,最终培养幼儿“自我提问”的能力的方法。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研究意义
有效提问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能促进儿童思考,激发幼
儿求知欲望,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促使教师熟练业务,认真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目标,了解本班幼儿,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
(一)研究对象
师徒组6位青年教师
(二)研究方法
以教学实践为主,辅以对比研究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采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为提高有效性提问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言、科学领域活动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幼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幼儿“自我提问”能力的内容和意义。
2.“有效提问”理论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3.基于“有效提问”理论的幼儿“自我提问”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4.幼儿“自我提问”方法的评价。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4月——5月):
1、学习新《纲要》,学习有关理论。
2、确立课题,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2月):
对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提问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1.采用“一课一研”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2.采用“一课多研”的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进行反思、探讨与修改,以使教师的提问更有效。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2年1——6月):
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
(一)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们体会到了提问的技巧。
(1)学会“问什么”。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抓住其的兴趣点,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
1.问题的提出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2.问题的提出深浅适度。从本班幼儿知识水平和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低于他们的水平;也不能过分高于他们的水平。
3.问题的提出有层次性。应由浅到深,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2)学会“怎么问”。集体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宜的提问方法。
1. 描述性提问
即描述事物基本特征、一般顺序、逻辑关系等,为引起幼儿观察、思索而进行的提问。例如:孔雀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反问法
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在幼儿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后进行反问,从而调动幼儿进一步仔细的观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你怎么知道小宝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呢?”
3.追问法
把知识点分解出若干个彼此相关联的小问题,通过环环相扣进行发问。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猜猜看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4. 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得出正确结论,提高幼儿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鸡小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通过课题研究,总结本园的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1.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提问的策略。
2.面向全体和关注个性并重的策略。
3.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4.适时的有效追问的策略。
5.及时评价、反思的策略。
(三)通过课题研究,我园年青教师的教学综合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我园年青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理念有了显著更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及思维价值;教师学会了“让提问引发提问”,并提高了回应能力;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课题研究期间,我园教师参加了集团组织的优质课展示活动,我们将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的研究加快了我园《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步伐。
(四)通过课题研究,幼儿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自我提问的对比与分析,我们感觉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幼儿在好奇心、求知欲、思维扩散性等方面明显进步很大。通过调研得知:这些幼儿在情感、社交方面也较未参与的幼儿更开朗、活波大方;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同时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表现欲望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提升。
四、课题研究反思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教师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幼儿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进步,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理念更新的脚步较慢,很多时候教师不敢把幼儿自主提问权力放手给幼儿,怕幼儿打乱了活动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流于形式,没有把握有效提问的实质,导致活动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教师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课题研究只是我园教科研的一个新开端,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新理念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努力做一名学习型加研究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但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积累教学经验,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 [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续梅主编的《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
5.郑金洲主编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丛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