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案】绘本《床底下》

标签:
绘本床底下教育 |
分类: 早期阅读教案 |
分享阅读活动:床底下(中班)
湖北省武汉市钟家村幼儿园
张晓梅
设计意图:
每到午睡时候,在上床前,孩子们总爱趴到床下看看,在他们看来,床底下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由此,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床底下》这一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分享阅读兴趣。
2、理解并学习使用“在……下,我发现……”的句型。
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和自信。
活动准备:
1、
2、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引起兴趣。
1、师生一起玩游戏“捉迷藏”。
2、引导幼儿说出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教师在孩子们自己的提议下和他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处于主体地位,兴致非常高,在无意识中发现床下有不少东西,既有一种新奇感又能感觉到自己有过此种经历,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1、通过投影仪放大图书,引导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大胆表达书中的内容。
2、师生一起完整阅读,(教师指着书上的文字)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型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在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从非文字阅读过度到指文字阅读,孩子们虽不识字,但通过对画面内容内容的观察和老师语言的引导,能从中发现句型的重复出现,并能自觉地去运用。]
三、幼儿添画制作图书。
1、幼儿每人到床下任意找一样物品。
2、幼儿添画找到的物品,老师巡回指导。
3、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合订成册,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分享。
[孩子们阅读图书后更有想去床底找一找的欲望,这个环节既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让孩子在操作中自发地使用书中句型。合作制作图书亦可让幼儿产生新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活动延伸:
1、将做好的图书放到图书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阅读大家合作的作品。
2、鼓励幼儿将做好的图书带回家让父母欣赏,共同阅读,还可和父母一起合作制作新的图书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3、设计制作图书封面,给图书标页码等。
2003年11月
精彩再现——经典绘本欣赏《床底下》
雪蓝好喜欢:GREEN
DAY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f27150100dhfw.html
《床底下》( Under the bed ) (试发表)
原著:保罗·布莱特(Paul Bright) 绘画:本·科特(Ben Cort)翻译:漪然
【藏书页】
This little tiger book belongs to:
这本图画书的收藏者是∶____
(译注:原文 This little tiger book 是小老虎系列丛书之一的意思,这里省略了国外出版社的丛书系列名,简单译为图画书)
【赠言页】
For Helen,Martin and Katie with love ~ PB
送给海伦、马丁和凯迪,我爱你们。——保罗·布莱特
For Isobel,william,Catherine and Lizzie with love ~ BC
送给伊莎贝尔、威廉、凯瑟琳和丽莎,爱你们。——本·科特
【扉页】
Under the bed
Paul Bright
Ben Cort
床底下
原著∶保罗·布莱特 绘画∶本·科特
1~2
Under the bed there's a smelly shoe,
A piece of jigsaw, green and blue,
Some purple pants, an apple core
...but under the bed there's something more!
在床底下,有一只臭哄哄的鞋子;
有一块拼图积木,带着蓝蓝绿绿的颜色;
还有紫色的裤子和一个苹果核;
可这儿还有更多的东西,就在床底下藏着!
3~4
Under the bed there are bugs and beasts,nibbling crumbs for their midnight feasts, gobbling,squabbling,all night through, and much too busy to think about you.
床底下有好多的妖魔鬼怪,正在享用面包屑做的午夜大餐,它们狼吞虎咽、吵吵闹闹,整夜没个完,忙得顾不上去看你一眼。
(译注:bugs and beasts直译为臭虫和野兽,作者以两个同为B打头的异形生物——昆虫和兽类,泛指孩子害怕的东西,而图画里的怪物也不止限于臭虫和野兽,此处意译为“妖魔鬼怪”,使语句读起来更简明易懂)
5~6
Under the bed is a dragon dozing,
One eye closed, the other closing,
Dreaming of mountains and morning dew,
And much too sleepy to think about you.
床底下有一条打着盹儿的龙,
一只眼睛闭上了,一只眼睛还没睁,
它正做着上天入地的美梦,
美得顾不上去想你一分钟。
(译注:此处原文mountains and morning dew 直译为大山和早晨的露水,此处作者是用同为M打头的两种差异悬殊的东西——山:巨大、坚硬;露水∶微小、柔软——来表示龙的梦境无所不包,这里换用中国成语“上天入地”,同样是无所不包的含意,但精炼了其语句长度,也易为理解)
7~8
Under the bed is an alligator,
Who might be feeling hungry later.
He likes a pizza,or maybe two,
So I don't expect he'll be bothering you.
床底下有一条大鳄鱼,
它也许很快就会想吃点东西,
它很想吃一块匹萨饼,或者来两块也可以,
所以我觉得他不会去打扰你。
9~10
Under the bed is a grizzly bear
(Now,don't ask me how he got there),
Rolling and scratching, like grizzlies do,
And far too lazy to think about you.
床底下有一只美洲熊,
(先别问我,他是怎么跑到了这里)
它又抓又挠,还像一只熊似的打滚儿,
它根本懒得去管你待在哪儿。
(译注:此处 grizzly bear直译为灰熊,实际上是指北美洲西部的大型灰棕熊,一种非常凶猛的熊,图画上的熊也不是灰色的,故这里译为美洲熊,也和下一句“别问我,他是怎么跑到这里”有一个呼应)
11~12
But,under the bed
There's something more...
Something bigger than a stable door,
Horrible,hairy,with warts on his nose,
With knots on his tail,and mould on his toes,
With a big,big mouth and huge,
huge paws...
但是,在床底下,
还藏着一些东西……
一些比城门还高大的东西,
又恶心,又难看,鼻子上长满了疙瘩,
尾巴打着结,脚趾带着铁甲,
他有一张很大很大的嘴巴,还有一对很肥很肥的魔爪……
(译注:stable door是一种上下两截都可以打开的门,通常用于大宅或有围栏的建筑,这里为便于理解和突出其巨大之意,译为城门;paws是动物的爪子,这里为表现出可怕的含义,译为魔爪;huge和big译为汉语都是巨大的意思,为避免使用同样的词,这里将huge译为“很肥”)
13~14
...though he's never been
known to show his claws.
He's under the bed
and he's sucking his thumb!
He calls for his daddy
or his mummy to come!
And he says as he shakes
from his toes to his head:
……可他从来不知道怎么张牙舞爪。
他只是呆坐在床底下,
咬着他的手指甲,
叫着他的爹和妈!
他浑身发抖,结结巴巴:
(译注: show his claws直译为展示他的脚爪,这里以增译法译为张牙舞爪,便于读者理解,也和上文的牙爪两处皆形成呼应; He calls for his daddy or his mummy to come直译为他叫爸爸或者叫妈妈过来,这里采用省略法将语句简化,也更突出小怪物的紧张,后一句And he says as he shakes from his toes to his head也同样以此方法简化句子,使其读起来不拖泥带水,符合这里的紧张氛围)
15~16
"I saw something
frightening inside
the bed!"
“我看见了
好可怕的东西,
就在床上!”
17~18
And out of the room flee the bugs and beasts,
Scattering crumbs from their midnight feasts.
Out of the room flies the dragon dozing,
One eye open and the other one closing.
妖魔鬼怪们一哄而散,
丢下了自己的面包屑大餐,
打盹儿的龙飞出房间,
一只眼睛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睁了一半。
(译注:从17到22作者用了五个 out of the room来使语句上下呼应和连贯,但如果全部译为“跑出房间、飞出房间,逃出房间……”一则无法兼顾韵律,二则易使行文呆板,因为英文中的语法可以将 out of the room 前置,而汉语只能将之放在后面,英文五个同样的前置语可以引出不同的下文,而汉语只能采用同样的句子来结尾,于是就显得没有英文那么灵动,这里只得放弃了前两个 out of the room的一致,而后三个 out of the room则全部译为“往外……”,这样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做结尾,保证了语句在一致和多变之间的平衡。)
19~20
Out of the room crawls the alligator,
Who might be feeling hungry later.
Out of the room bounds the grizzly bear
(And don't ask me how he got there).
大鳄鱼连滚带爬往外挤,
它也许很快还会想吃点东西。
美洲熊连蹦带跳往外逃,
(别问我,他是怎么跑到了这里)。
21~22
And out of the room runs something more,
Who trips on his tail as he gets to the door,
Who rolls down the stairs falling flat on his nose,
Bashing his bottom and banging his toes,
With a big,big mouth and huge,huge paws...though he never showed even a glimpse of his claws.
They all run out in a terrible stew,
For the frightening thing in the bed is...
还有一个家伙也在往外窜,
他在门口被自己的尾巴绊了个跟头,
他滚下楼梯,摔扁了鼻子上的疙瘩,
摔疼了他的屁股,撞歪了他的脚趾头,
虽然他有一张很大很大的嘴巴,还有很肥很肥的魔爪……可他根本来不及露上一小手。
大家全都拼了老命要冲出大门口,
因为床上的那个好可怕的东西就是……
(译注:falling flat on his nose是“摔扁了鼻子”,这里为韵律也为了和 11~12 呼应,译为摔扁了鼻子上的疙瘩; never showed even a glimpse of his claws直译是展示不了一眼他的脚爪,以glimpse突出时间之短,这里意译为来不及,并用“露一小手”的双关语暗示怪物没有能吓倒谁)
23~24
YOU!
Now there's nobody under the bed any more.But you'd better just look, to be perfectly sure!
你!
现在,床底下再也没有谁藏在那里。
如果你还半信半疑,最好这就去看个仔细!
(译注∶But you'd better just look, to be perfectly sure!直译是“你最好还是去看看,彻底确定一下”,这一句实际上是叫孩子不再怀疑,确信床下已没有怪物,并且sure是和more压韵,结束全文。这里采用语句倒装的译法,将结果(确定)前置,换为原因(怀疑),意思不变,也完成了压韵。)
【广告页】
此处为小老虎丛书广告,未译
【封底】
Under the bed are bugs and beasts,
A dragon, an alligator, eating midnight feasts.
And under the bed is something more -
Something bigger than a stable door -
Horrible,hairy,with warts on his nose,
With knots on his tail,and mould on his toes.
You really won't believe your eyes -
For under the bed is a BIG surprise!
床底下有好多妖魔鬼怪,
有一条龙,还有一条大鳄鱼,吃着自己的午夜大餐。
但是,在床底下,还藏着一些东西……
一些比城门还高大的东西,
又恶心,又难看,鼻子上长满了疙瘩,
尾巴打着结,脚趾带着铁甲。
你肯定会觉得难以置信——
床底下的谜底会让你大吃一惊!
【导读】轻松风趣地赶走恐惧(龚慧瑛)
这是一本为胆小的孩子量身订做的绘本,这是一本帮助胆小的孩子战胜恐惧的绘本。如果你恰好有一个害怕在黑夜里独自睡觉的宝宝,那就不妨和他(她)一起读读这本有趣的书,说不定还能为他(她)壮壮胆子呢!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并非像大多数作品那样完整而细致地展示孩子害怕独自睡觉的心理活动和种种行为,浓墨重彩地渲染恐怖的气氛,时刻把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相反,这本书自始至终都在以一种轻松、风趣、调侃的笔调描绘那些床底下的怪物,直到最后才将“镜头”从床底下拉到床上,推出那个大大的、具有震撼力的“你”——原来,正是这个作为人的“你”(即孩子),吓得床底下的怪物们“跌跌撞撞、失魂落魄”地逃窜!“现在,床底下什么怪物也没有了。”全书到这儿戛然而止。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却既让人释怀,又令人回味。它其实是在含蓄地告诉那些孩子:你所惧怕的东西,恰恰是惧怕你的东西。战胜恐惧,说到底就是战胜自己——因为,那些床底下的怪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它们都是你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
全书分两个层次来证明这一点。在第一个层次里,作者写了正在享受午夜大餐的臭虫和怪物、正在打瞌睡做美梦的龙、吃比萨的鳄鱼、挠痒痒的灰熊,营造出一种悠闲、安适的氛围,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他们“根本顾不上你”,以此来松弛胆小孩子原本绷紧的神经。
接下来,是一个不能不提的“过门”,它处在两个层次之间,是全书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那个比马棚还要大的东西忽然发现床上有一个“可怕的东西”,居然吓得“从脚指头到脑袋都在发抖”!
进入第二层次后,作者似乎改变了风格,竭尽全力地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但是,如果你稍加留意的话,就不难发现:他其实仍然在以那种风趣调侃的方式游刃有余地指挥着怪物们狼狈逃窜,把读者的视线也引得东奔西突,而那个导致这场大逃亡的“可怕的东西”却化做一个大大的问号同读者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直到最后才现出真身——这简直有点希区柯克的味道了!
全新的视角,丝毫也不说教,让孩子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来听一个原本叫人发怵的故事——这就是《床底下》藏着的成功秘密。
【美术赏析】一场稀释恐惧的梦幻剧(周翔)
每个人都经历过恐惧,虽然谈论这一话题对缓解恐惧心理会有一定帮助,但就事论事是不够的。用艺术来诠释恐惧,将它转变成一定形状、色彩的物体以表达难以言表的感受,才利于稀释我们内心的恐惧。《床底下》就是一本稀释幼儿恐惧心理的佳作。恐惧的色相一般与黑、蓝黑、紫蓝、冷灰等色系接近。这些色相,通过画家内心的“反刍”会让人感到阴森的气氛。《床底下》在稀释恐惧时,却避免了上述色相的使用,而是选择了暖色系列来照亮令孩子害怕的床底下的黑暗世界。随着孩子翻阅一幅一幅亮堂堂的画面,恐惧的阴影也随之一点一点离开他们的心头。明亮的画面语言不仅帮助孩子阅读故事,并且帮助他们克服了恐惧心理。
首先,在大面积的湖蓝色相的背景下,幕布样式的蓝色条纹被子覆盖着床沿,它在预告这是一场梦幻剧。
接着,随着大幕的拉开,角色开始上场:红的、绿的怪物们极不协调地出现在黄色调背景上,暗示着这是一个充满荒诞情节的剧目。
接着,在连续的画面里,画家用蓝与红补色的对比,表现了懒散的大龙;用绿色色系表现了悠闲的鳄鱼。注意:鳄鱼是躺在蓝色条纹的吊床上的,与第一幅中孩子盖的蓝色条纹被子相一致。画家用鲜艳的颜色描绘所有的怪物,并且在造型上把他们弄成了类似上发条的玩具,让其在画面上跑动、跳跃、强化了梦境的荒诞效果。
再接下来,一道横穿画面的黄色分开了黑暗,梦幻剧情在此转折,暗示了怪物们退场的方向,让所有的角色随着梦境奔向故事的结尾。
最后,演出结束。耀眼的白色好似灯光通明,这场梦幻剧的“主角”微笑着向我们致意。不知道幕布再次拉开时,又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剧目?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f67790101dr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