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散文欣赏教学活动过程的研究

标签:
幼儿园散文欣赏教学活动过程的研究教育 |
分类: 课题/案例/课例 |
一、研究、实践时间:2003.9——2004.2
二、研究、实践对象: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
三、研究、实践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对比评估法
四、研究、实践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 明确研究总目标。
(1)通过散文欣赏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探索发现散文教学的独特规律。
(2)通过散文欣赏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使我园教师走出在组织幼儿欣赏散文时套用故事、童话的教学模式的困境。
(3)从幼儿对理解散文的认识水平出发,在逐步提高要求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学习这种文学作品样式。
(4)通过散文欣赏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 各班幼儿现有散文欣赏水平调查(表一)
3、 课题组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制定各年龄班的本学期教学目标。
中班:目标重点: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大班:目标重点: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实践阶段
1、各班根据目标选择适合班况的教材并集体赏析,透彻理解作品。
我们所选择和实施的教材大多数是各种幼儿刊物中发表的合适内容,如《云彩和风儿》、《蒲公英》、《画房子》、《花篱笆》、《小树叶》、《听雨》、《太阳》、《捉迷藏》、《春雨的色彩》等。
在选定教材以后,课题组成员对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了深入欣赏,全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风格、语言和意境。在分析每篇散文时,每位老师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分析语言,然后大家交流讨论进行小结,使意见达成一致。比如,我们是这样分析《听雨》这篇散文的:这篇散文有童心、童趣和童话的色彩。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各种象声词将雨声拟人为小雨在唱各种有趣的、好听的歌;将小花蝴蝶拟人为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小花蝴蝶静静地听小雨唱歌,形成了一幅天真快乐的雨天听歌图。
2、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讨论的方法,构思散文教学活动方案.。
3、运用新的教学途径,开展每班每周一到两次的散文欣赏教学活动,进一步发现散文欣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散文教学的脉络,探索散文欣赏教学的新思路。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里所指的环境当然也包括丰富健康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开展教学
活动之前,我们都会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有益于幼儿更快乐地学习的教学环境。比如,在组织中班幼儿欣赏散文诗《春天的朋友》时。首先,我们及时置换了教室后面的墙饰,把它装饰成有明显春天特征的画面,如燕子、桃花、蜜蜂、蝴蝶等。然后,把散文诗中的内容在教室四周的墙裙上,让幼儿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为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结合散文内容的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纲要》为指导,我们在散文教学方面也尝试了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比如我们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云彩和风儿》时,教师先让幼儿观察天上云彩的变化,然后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云彩,听着《小白船》任意做各种造型,让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官享受和创作乐趣。接着,教师扮演风儿,按散文中的句子吹着云彩做出小白船、大狮子、胖娃娃等各种造型。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初步感受了散文内容,使幼儿能更轻松地完整欣赏散文并理解它。最后,教师安排的仿编环节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教师让一个幼儿当风儿,其他幼儿当云彩,风儿要按照散文中的“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式来仿编,云彩要按照风儿说出的形象来造型。这样,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
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
(3)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运用一些可操作性手段来辅助欣赏。
在组织幼儿进行散文欣赏时,我们还充分运用了舞蹈、唱歌、绘画、手工等操作性较强的手段来辅助欣赏。
A、舞蹈
舞蹈是通过丰富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艺术。在组织幼儿欣赏散文时,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舞蹈动作来帮助幼儿欣赏。比如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欣赏散文诗“春天的秘密”时,教师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位美丽动人的春姑娘,把散文诗中的内容编成舞蹈,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向幼儿展示春的秘密。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为幼儿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B、唱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唱歌,.了更好地让幼儿欣赏作品,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了作品后,总会把一些短小精炼的散文诗编成歌曲唱给幼儿听,让孩子们一起分亨一起演唱。比如在让幼儿欣赏了《小池塘》后,教师利用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的旋律把散文诗内容编了进去。孩子们非常高兴,经常在自主活动时唱起这首自编的歌曲,还时不时地变换歌曲中的角色。
C、绘画、手工
在欣赏活动中,绘画、手工这些辅助手段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作品。比如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魔术师》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仿编,
教师就让幼儿将仿编内容画下来,目的是让幼儿将想象的内容表达在纸面上以利于组织完整的句子。
但是,我们也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舞蹈、唱歌、绘画、手工等这些手段只是帮助幼儿欣赏散文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必太强调舞蹈动作的复杂性,绘画过程的精细性等。
(三)、再次调查幼儿现有的散文欣赏水平(表二)
(四)、整理教学笔记,教学材料
(五)、效果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幼儿散文欣赏水平实验前后对照表
表一
表二
本不会把在一篇作品中学到的新词运用于生活,不会运用也就意味着幼儿语言的贫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对散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兴趣,对散文中的象声词感兴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比如他们学习了散文诗《小池塘》后,幼儿学习并掌握了藏、荡、摇、晃这些动词,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听到他们在自如运用了。有一次,我跟小班的庄佳琪小朋友讲话。她对我说:“冯老师,我最喜欢我们家门前的小河了。”我问:“为什么呢?”她说:“因为小河里藏着一个我,风吹来了,小河的水就荡起来,我就晃来晃去地跳舞了。”
3、存在的问题
(1)各班幼儿语言能力差别较大,教师在组织欣赏过程中必须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
(2)仿编活动要有针对性。
2010年幼教版第二期 |
版权所有:《学前教育(幼教版)》 |
探索散文诗教学的新思路/沈紫霞……………………………………………30
作者:佚名
幼儿观察秋雨,感受秋雨中的景物及其变化。) 师:下雨了,我们一起来听听雨声是怎么样的。 幼:小雨滴滴答答,大雨哗啦哗啦。 师:秋雨落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很舒服。 师:一阵秋雨过后,你觉得周围有什么变化? 幼:天气越来越凉。 幼:树叶变黄了、变红了,一片片飘落下来。 活动三:欣赏《秋天的雨) 师:我们来听一篇很美的散文《秋天的雨》。 师: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散文中说秋天的雨是钥匙? 幼:秋雨给我们带来了清凉的秋天,带走了夏天。 师:为什么说秋雨是轻轻地、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幼:下过雨后,天气不知不觉就凉了,秋天来到了。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幼:秋天的雨染黄了银杏树叶,染红了枫叶。 幼:田野变成金黄色,柿子也红了。 幼: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开了。 师:所以说秋天的雨似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给秋天涂上了美丽的颜色。 师:秋天有哪些好闻的气味?为什么小朋友的脚常被勾住呢? 幼:秋天有各种水果的香。 幼:稻谷、栗子、烤山芋的香。 幼:那些香味吸引人,小朋友很想吃,不想离开,好像有一块磁铁吸住了他们。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只金色的小喇叭? 幼:因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动物听到了是怎么做的?树叶听到了又是怎么做的?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像秋雨带来的美景。 (再次完整地倾听配乐朗诵。) 活动四:秋景图 师:除了散文里说的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你学着散文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幼:小草黄了,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梧桐树叶子像蝴蝶一样飞舞。 幼:桂花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石榴咧开了红嘟嘟的小嘴,大雁往南方飞去,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师:请根据散文内容或你自己看见的秋景创作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幼儿用芦苇花、树叶、花等材料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附: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嘀嗒嘀嗒地,唱着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色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颜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金黄颜色呢,给了田野,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颜色呢,是给果树的。听,桔子、柿子们你挤我碰,喊着人们去摘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了菊花仙子,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点头。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呢! 不信啊,你闻: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桔子、稻谷,好多好多,都在小雨滴中藏着呢!小雨滴还带来了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小朋友的脚呀,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是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了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做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觉!还有小树叶呢,常绿树的树叶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落叶树的树叶飘呀飘,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秋天的雨,嘀嗒嘀嗒地,唱着歌…… (陶金鸿/文)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秋天的雨
大班散文欣赏说课稿《雨中的森林》
作者: 佚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二、说学情: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五、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1、幼儿对秋雨的了解和认识。
2、幼儿事先找我和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
教具方面:1、课件……森林背景图(各种各样的树、芭蕉树),小动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虫、松鼠、小鸟、刺猬、小蛛蛛等
六、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这我也会在下面的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八、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导入活动。
在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下雨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如果遇到下雨天,你又没有带伞,你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幼儿说喜欢,一些幼儿说不喜欢,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不做任何的评价,只要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小动物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这中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行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因为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第四环节,游戏部分中,教师要求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的情景。通过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玩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到森林里去躲雨好不好?”来引出活动。请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角色,带上头饰,边听散文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躲雨的情景。这也是幼儿第四次欣赏散文。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多次进行。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游戏练习法。这里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也游戏能给人以想象、创造的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和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着也是对幼儿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雨中的森林教案http://yejy.jyjy.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32
大班散文诗《太阳》)--《幼儿教育》199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