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长足迹(27)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滨州市二期"三名"教师团三组北上东师学习行之
| 分类: 名师工作室·成长足迹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恰如柳絮因风起,今日长春的飞雪,把我们送到东北师大附小的暖意融融的课堂上。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东北师大附小倡导“率性教育”,在课堂上落实“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的率性教学。
宋海庚老师执教《元日》,亲切温和,让人如沐春风。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模仿诗词大会猜古诗、深入浅出连连看、巧改古诗改童谣。整堂课坚持“读悟结合,创新互动”。
王洪建老师谈到,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对知识理解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认字,猜古诗(王安石的),组诗句,解诗意;运用图画,男生读诗,女生读诗意;编童谣等,学生不同的活动中能快乐的学习,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记住了诗句,读懂了诗,了解了一种文化。
走近孩子,我听到她率性地说了一句:“好了!”我记下了她此刻轻松愉快的笑容!
一堂课结束了,孩子们礼貌地回过头来,用稚嫩的童音,向来参观学习的滨州的老师们说再见,老师们用掌声为孩子们点赞👍
勤奋好学的滨州学员,跟上课老师互动交流。
刘仙玲老师在这节《分一分》的课中,开篇以小学生喜欢吃的饼干分配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之后安排学生根据任务独立思考,平均分割披萨饼,吃多少,怎么表达自己的行为?引发学生的想、做、说等一系列活动,由直观走向抽象,学生思维活动也逐渐深刻。
刘丽丽老师谈观课感受,这堂课联系生活,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之处,方显教师功力。
“吃多少”问题的引导,刘老师也釆用生活经验提炼要点、根据要点说清楚、引进数字表达明白、自然得出分数,逻辑关系清晰有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高。
分数及分子、分母的命名是本课的另一亮点,“分母数指总份数”,“母子型”等说法引爆全场,将交流活动推向高潮。后续一组1/2图案的判断及折一折、涂一涂环节又从应用的角度巩固和深化了对分数的理解。
结尾部分对学生进行了数学史文化的教育,得体而贴切。整堂课内容丰富、环节衔接自然、学生思维活动活跃、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务实而高效。
韩鹏老师听完课感慨:作为一名初中老师,见惯了初中学生的“少年老成”,看到小学生在课堂上坐姿端正,思维活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唱着英文歌上数学课,非常欣慰,学生的眼神是清澈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朱召友老师理解深刻。刘仙玲老师执教的《分一分》一课,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刘老师对核心素养的领会深刻,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了东师附小的“率性教育”的特点。
刘艳红老师反“二”归一,深入思考。一节优质课,应该是老师善于设疑,处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寻幽探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如谍战片,让学生产生期待感,在浓浓的兴趣中主动探究,课堂将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的两节课课堂上都有精彩的悬念,如第一节语文课的改编歌谣,第二节数学课的分披萨饼。
袁清华老师谈到,刘老师的说课让我们看到了一节扎实的优课产生的土壤——那就是厚重的积淀和变易智慧。本节课有容量与深度,却无拔苗助长式的逾越,可谓水到渠成。
崔晓雪老师观课发现,课前秩序的整顿是课堂的一部分,不同于传统的“起立”,语文老师用朗朗的书声创设情境、稳定身心,数学老师用欢快的歌声激发情趣、愉悦身心,多样的导入高年级的学生也一定喜欢。
邢艳蕾老师边听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
1.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个体学习与小组活动有效结合,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2.鼓励教育时时处处贯穿课堂,告诉孩子不怕犯错,要敢于犯错,勇于纠错,真正提高。
3.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教师适时指导,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
这两节课都凸显了东师附小坚持做有根源,有过程,有效果的“率真课堂”的理念。
率性教育,在孩子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北师大附小的王廷波校长,为我们做了题为《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报告。
彭小月老师听了王廷波校长关于“率性教育”的讲解,知道了“率性教育”遵循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率性教育”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我想优势的教育,就是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优点和缺点,尤其是要包容孩子身上的“缺点”,为孩子施展天性搭建平台,让孩子快乐成长!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即将挥别长春,挥别东北师大。忘不了2017年末踏雪而来的激动,忘不了东北师大教授们的前瞻和才华横溢,更忘不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谆谆嘱托。
在呵着白气的冬天,我们接近启迪潜能的春天,率性教育的春天,孩子的眼神清清亮亮的春天。在心里热乎乎的冬天,我们畅想爱与温暖永存的春天,畅想阳光洒满教室,孩子们朗声欢笑的春天。
好想再次与你相遇,缘聚飞雪的长春!
有人说,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成长的力量。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这群教育人无需扬鞭自奋蹄的自我成长早已悄然开始。悄然开始于白雪落下的时刻,悄然开始于梦想萌发之时,恰如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与敬畏,悄然开始,并且永无止息。
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赵国瑞
现已人工智能时代,
大千世界变化太快。
信息优化学习功效,
创造创新方兴未艾。
感受校园文化热度,
用光照亮全新一代。
东北师大一周修行,
诸方协同共赢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