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长足迹(24)行程千里,斯文在兹;不忘初心,学乐在此。——滨州名教师赴东北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
| 分类: 名师工作室·成长足迹 |
学做智慧师,不做破茧人。郭立国教授的课,“智慧”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创建“智慧校园”,探索“自主智慧式”课堂,“智慧教育”的探索。郭教授告诉我们,智慧来自反思,来自长期执着的积淀和思考。无独有偶,刘文江教授引用成尚荣教授的话,告诉我们要从培养“知识人”转向“智慧者”,蝴蝶的故事发人深省,听来不禁反思,如何能培养“智慧者”。学思结合、创设情境、点拨激励、思维渐进……教师也许没有一桶水,但教师必须学会带领学生找到“水”!
闻文全国的郭校长学校的教师团队!
下午2点半,刘教授开讲。刘文江教授谈到: 我们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 “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 同 的情况下他认 为 应 该 做的 事情。”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什么?一直没什么概念,感觉就是几个圈,感觉太高大上,不接地气。今天经刘文江教授一讲解,感觉说的又对又好有切合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在相应阶段的将来要用到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符合学生主体发展规律。而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往往是只看到了学生的成绩,把其它全部忽视。反思我们的教学确实需要改变了!
今天听了郭立国教授、刘文江教授的精彩报告后,感受有个共同点,就是教学过程中,授鱼,不如授渔,更不如授欲。给你方法,教你方法,不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课上老师不要只传授知识,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吃苦的能力,这是干金难买到的!该学生干的就由学生干,不要包办和代替。
今天听了郭立国教授、刘文江教授的精彩报告后,感受有个共同点,就是教学过程中,授鱼,不如授渔,更不如授欲。给你方法,教你方法,不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课上老师不要只传授知识,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吃苦的能力,这是干金难买到的!该学生干的就由学生干,不要包办和代替。
听刘文江老师的“学为主体,学思结合”有感:要成全,不要包办,不要代替。“食贵自化,学贵自得。” 学生懂得的知识到底是老师讲懂的还是学生想懂的,这是个问题。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就像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过程。而老师的时时的“授予”和尖子生的标准答案无疑似那把剪破茧皮的剪刀。它残酷地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以获取知识,经训练,成能力的过程。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犯错误的资源,归类入档,因为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允许学生犯错,珍惜学生犯错的资源,让错误不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再次出现,以此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我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要成全学生,做学生知识学习的“摆渡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
刘文江教授的课以丰富多彩的案例、课例和教育智慧警言来诠释理念,可谓深入浅出。刘老师腹有诗书,百多课例成竹在胸,佐以幽默烘托,我看到在核心素养的根上,长出了智慧的花。又透过枝叶花即智慧课堂的策略探究,引领学习者壮大地下的根--核心素养。
刘老师是有情怀的人,分享他几句随手拈来的语录:“有的人四十岁就已经死了,到八十岁还领着退休金。”“怎样才能由内而外的美丽,搞课改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