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32):《教师的五重境界》书摘1-7

(2015-08-06 15:29: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师工作室·读书时间

《教师的五重境界》书摘


1、预演:
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之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

如同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五遍才能去投稿一样,迁移过来,要想做好这件事,脑子里至少要预演五遍。列提纲,画思维导图,是不错的方法。我以前也曾预演过,尤其是在课题研究时,在准备一堂公开课时,也曾做过预演的尝试。
2、积累:
*积累什么?一是积累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它们往往稍纵即逝,一旦产生我就会马上就近拿一张纸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不用过多长时间肯定会忘光。二是积累可以用来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观点等,我非常喜欢读文摘类的报刊。
*怎样积累? 四步积累法:保存,整理,分类存放,经常温习。
*我的感悟:第一类我经常积累,我的论文多出自随手记下来的感悟。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感悟,或课堂上的精彩片段手一懒,就没记下来,之后再回想,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作为课例来积累,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还是要及时记,哪怕是一张纸,也要顺手记下来。第二类我之前做得还不够。阅读积累,美文、故事、案例,写出感想,确定用途,分类存放,经常温习。这一点,我要有意识地去积累了。
3、寻求最佳途径:
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我首先思考,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确定了最好的结果,我接着思考,要得到这个结果有哪些,其中哪些途径是可行的,有没有最佳方法。这是很难的一步,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养成这样的习惯,慢慢形成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感悟:真的很佩服这位数学老师的思维方式,多中选优的方法,如果用在教学中就是一课多案,三个导语,四个结束语,两个切入角度,诸如此类,那将丰富我们的备课。其实,这种方式,在余映潮老师的80讲里已经体现出来了。运用到课题中,就是头脑风暴,延伸出多种日记模式。
4、拖延症:
加拿大心理学专家克拉克·雷恩总结出几个拖延症的症状:总是从工作清单中挑出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事情拖延得越久;本来在进行一项工作,但一有什么新的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做另一件事,等等

(对号入座,果然如此。)
如何克服拖延症?
一是培养动力和兴趣。她讲了一个窍门,即给任务加上一定的背景,赋予其另外的意义。
二是集中精力将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尽快完成。自己给自己设定截止日期。
三是将大的任务分解。

(这三种方法,共同的指向是如何完成重要的事情,使自己内心少一点歉疚感。)
5、成功源于专注
程璐老师例。侯逸凡例。
专注于棋本身,专注于事情本身,追求过程而看淡结果,这是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共同品质。 
 

(这几个例子都很好。)

读书与写作能够促使我们静心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训练我们的专注力

(我知道阅读可以培养孩子专心的习惯,难道成年以后仍然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专注的品质?)
专注多长时间?十年。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专注做十年必定成为专家。因此,如果我们专注的内容正确,专注的时间足够长,我们在这个领域迟早会有发言权。从现在开始,专注吧!

(十年磨一剑!)
6、懒惰背后的勤劳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次看到一个学生深夜还在做实验,就问他,你上午在做什么?学生答,做实验。卢瑟福又问,下午在做什么?学生答,做实验。卢瑟福于是发出那著名的一问:那么你什么时候思考呢?
7、体验的力量
如果说游历更多的是一种广度体验,那么,读书则主要是一种深度体验。有两种体验,让人刻骨铭心。第一种体验,叫做磨难。磨难会在一个人的心里留下印记。
第二种体验,叫做成功。马斯洛将之称为“高峰体验”。人生有一次高峰体验,虽死无憾。

(这让我想起了《大圣归来》,这两种体验,观影者都能从中体验得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