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中国利郎之战:劣币如何驱逐良币

(2008-04-30 06:49:03)
标签:

商业实战

广告

赢在中国

利郎

牛根生

史玉柱

朱新礼

奥美

文亨利

贺欣浩

分类: 风云江湖/行业观察

赢在中国利郎之战:劣币如何驱逐良币

利郎之战评委(左起):牛根生、朱新礼、史玉柱

 

    无论是广告前线的英勇战士,还是广告学院里的学生或者老师,这是一场足以引起所有人深思的商业实战。4月22日赢在中国第三赛季十二强晋级淘汰赛,令人大跌眼镜!这真是十分罕有令人震撼的事情。

    如果从广告本身进行评价,毫无疑问,贺欣浩的红队更加出色。不强而强、不高而高、不快而快、不飞而飞.....,这样的广告创意非常专业,很好的应用了对比手法,在强烈的思维冲突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无相生、阴阳转换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说它跑题,这是没有道理的。更高、更强、更快,这难道不是奥运精神?难道不是利郎男装品牌应该追求的精神形象?说它没有团队精神,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全队人马为了同一个目标,在画面中一起奔跑、跳跃,共同打造出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不叫团队精神(形象),难道李安一个人在画面上哭鼻子、发狂,就是团队精神(形象)?

    然而,红队确确实实是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一下子被淘汰了两个(甚至有网友在质问这是否违反了比赛规则),队长贺欣浩面对即将被淘汰的命运,还难过得哭鼻子了。失败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

    当利郎副总裁出来宣布蓝队的广告更符合主题的时候,接着说了一句:“最后比赛结果请评委裁定。”看来,利郎对自己的选择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内部也一定有过分歧和争论,要不怎么会将自己品牌广告的决策权交给别人?带领蒙牛火箭般成长的牛根生、成功炒做脑白金的史玉柱、让汇源果汁家喻户晓的朱新礼毫无疑问是商业广告实战的高手,我想他们肯定能拨乱反正,选出真正更好的广告。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三位居然也异口同声的选择了蓝队胜出!在猛烈的震撼下我象受惊时的威威那样警觉的竖起耳朵,生怕漏听了一句点评。三位评委振振有词、慷慨激昂,让人听得热血滂湃激动有加,觉得赢在中国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第二天,我同navashi和klvein讨论了这个案例,得出结论:做广告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客户用心,虽然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但显然对这条原则的巨大威力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利郎之战清晰的告诉人们,即使是象蓝队那样的广告菜鸟,哪怕临时抱佛脚买路边摊的杂志来比画,只要对客户真正用了心、动了情,就可以打败兵强马壮的红队+奥美广告这样的专业高手。

    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强大还是弱小的广告公司来说,都具有震撼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1)要始终将客户放在首位,技艺再高,也千万不要炫技;2)技不如人时,你就尽管哭吧。但请记住,眼泪为自己而流令人不齿,为客户而流则动人心弦。

赢在中国利郎之战:劣币如何驱逐良币

左起:红队队长贺欣浩、队员文亨利,蓝队队长曾花

 

    然而问题是,蓝队真的赢了吗?毕竟这是一场商业广告比赛,广告的优劣明显的摆在那里。赢在中国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否象文亨利在博客中所言:赢在中国根本就没有“钱”、没有风险投资,这里只是一个show场,每个人都在表演而已?剧烈的思想冲击,使我开始疑惑这样的问题。如果真如文亨利所言,赢在中国那就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阳谋,是对创业梦想者的一次栏目“创业”和文化消费而已。后来,我又看了一些网友评论,也和朋友做过交流,发现无论是支持红队还是支持蓝队的人,大部分都记住了红队的“不.而.”广告,对蓝队的广告则很少人能清晰复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利郎之战确实就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闹剧,这让我不得不正视文亨利这个鬼佬的言论。

    当然,在商业实战中,存在着不少的劣胜优汰,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这种现象一旦成为生活中的常态,社会就会不可避免的倒退。赢在中国,作为以推进民族富强为己任的创业实践栏目,正是在建设和推广主流的商业价值观,建立社会优胜劣汰的商业机制,现在居然也出现了劣胜优汰的乌龙闹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请允许我尝试着去窥探一下这出闹剧的“自然之道”。首先,可以想象利郎男装是家非常感性的企业,凭着创业激情一路走来,渴望通过赢在中国被更多国人认可,它关注的不是花两万元钱获得的平面推广广告,而是活动本身所能展现出的利郎魅力。在红队的创作过程中利郎没有太多出镜的机会,所以,尽管奥美广告的策略和实施是不错的,但当出现文亨利的智买道手机事件、洪贵斌的十分钟萧墙冲突、贺欣浩左压右哄协调不力的时候,利郎自然就会邹起眉头十分不爽,认为红队秀自己而没有秀利郎。相反,蓝队的“苦肉计”就正中下怀,看到曾花、李安等选手为了利郎品牌哭得一塌糊涂,利郎乐了,认为这才是自己参加赢在中国所需要的效果。所以尽管两只鸡蛋谁大谁小,一目了然,利郎还是选择了那只可爱的小母鸡,认为她才是为利郎而鸣。于是,利郎之战就进入了一个无法解开的怪圈。

    昨天与一帮朋友玩了杀手游戏,在这种团队成员搏弈淘汰的游戏中,经常会有冤死鬼,而这次,红队显然死得很冤,而冤死红队的帮凶就是牛根生、史玉柱和朱新礼。商业规则一向是结果导向的丛林法则,一个商业广告的效果在没有被消费者验证之前,它的成败就只能取决于广告主的判断。如果提供商业案例的广告主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整个评判体系就会失衡。所以,尽管利郎因为心虚而不敢决断,三位高人也只能将之当成谦逊而逾重视之。

    赢在中国的游戏规则,没有说可以点评企业,而且,尽管红队下了一只金蛋,但难产过程中阵痛的样子也实在是难看,可成为话柄的细节不少,这时评委选择有戏而又安全的方向进发则很自然。做了杀手的帮凶而不自知,这种情景在杀手游戏中太常见了。

    文亨利对赢在中国的置疑,为彻底理解利郎之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力的研读基础,也为商业英雄的粉丝们观看赢在中国栏目,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益的参考角度。将思考记录在此,以抛砖引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