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2010-10-26 23:01:19)
标签:
均衡价格完全竞争劳动力再生产市场条件工资结构杂谈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均衡价格的决定: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需求与供给的共同作用下,价格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而不再变动的状态。如果有其他力量使需求或供给或供求发生变动,则会在新的条件下通过供求竞争,实现新的市场均衡。
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工资的决定,还受社会、历史与伦理道德的影响。
二、工资形式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获取报酬,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在明确工资等同于劳动报酬后,还需注意工资的形式。工资形式即劳动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即,
(一)基本工资
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1、工资率
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1)基本工资高于工资率乘以实际工时。 存在着夜班工资。
(2)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有关。
(3)以工资率计算单位的工资所得只是基本工资,而不是全部劳动报酬。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影响。
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即公式: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2)计件工资
(二)福利
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劳动报酬。
福利的支付方式:其一,实物支付,餐券、折价、服务。
福利的特征:
1、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2、法定性。如退休养老金等。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福利的实物支付具有普遍性,原因如下:
1、可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2、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即,职工可获得税收优惠。
3、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福利延期支付的优势如下:
1、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保险基金可使企业不必承担过多的风险。
2、多样性与灵活性,可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
3、企业自定的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激励功能。
4、可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如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自定的健康保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