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麻地看奥斯卡奖影片《拆弹部队》
(2010-03-15 00:38:43)
标签:
奥斯卡奖拆弹部队阿凡达伊拉克战争电影香港校园 |
分类: 关注社会 |
之前一直看网友评论说《拆弹部队》是关于洗白美国对伊战争的,并且很多人对于《拆弹部队》大败《阿凡达》而忿忿不平。然而,今天终于在电影院看了《拆弹部队》,看过之后除了震撼之外,我甚至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描述我内心的感受。
之前,一直对《阿凡达》印象平平,觉得外界炒作对观众的心理影响,远大于电影本身。作为09年引进的几部美国大片之一,为了赚足票房,相信各方面舆论都会充分造势,而观众本身口口相传该电影如何精彩,更引来了一片不可阻挡的“羊群效应”,一时间网上对于《阿凡达》的好评一浪盖过一浪。因此,《拆弹部队》获奖绝对会给拥趸《阿凡达》的观众们造成不小的心理冲击。毕竟,一部大制作的3D电影,一票可卖到上百,让许多白领都觉得心疼,并且当时甚至一票难求,这样一部在国内口碑甚好的电影竟然在奥斯卡惨败,这简直是对观众审美的极大侮辱,于是很多网友忍不住在网上狠批《拆弹部队》,说它是不知名的垃圾片。可是,我真的想知道,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有多少人真的听到了这部电影的音效是多么的震撼,这部电影所描述的伊战又是多么的残酷呢?并且,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钦佩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几乎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场战争,美国并不是一个胜利者,相反美国士兵在伊拉克风声鹤唳,四面楚歌。
如果说《阿凡达》是部给成人的童话,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那么《拆弹部队》就是一部纯粹现实到血淋淋的电影。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我们都知道要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园,可是当我们的城市不断地扩张,自然不断地减少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人类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的时候说环境保护就是一个笑话!所以,一个《阿凡达》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尽管他用暴力抗“拆迁”的事迹着实让我们感同身受了一把,着实让我们大快人心了一把。另外,我真的怀疑,有多少人看过《阿凡达》后内心会受到震撼。记得,里面有一个镜头,是男主角捕猎的时候也一刀将动物毙命,以减少动物的痛苦,然后口中念道,这是自然界的物质轮回之类的话语。于是,我以为很多人会明白,我们吃动物是自然规律,并且“吃”跟虐杀、虐待动物完全是不能等同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会见到如此雷人的逻辑,觉得吃猫狗就是在虐待动物呢?我觉得,比起吃猫狗,那些将鱼活着就浇汁的残忍吃法才是对动物的虐待。于是,不得不说,很多人看了《阿凡达》之后就像去桃花源旅行了一圈,虽然大家都觉得里面的情节很美好,可是大家依旧继续自己的生活,依旧坚持我们自己世界的一套逻辑。
而今天看到的《拆弹部队》确实将我震撼到了,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美国士兵对伊拉克心存畏惧,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而伊拉克平民对美军的愤怒和仇恨也在不断地升级,这位女导演用了一种难得的客观视角去看待这场战争,并且虽然是这样一种困境,导演依旧带给了我们希望,而这种希望来自于人类本能的善良。这部电影的画面绝对算不上漂亮,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有如张家界的美景,我们只能见到满目疮痍的巴格达和沙漠;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正直、善良的男主角,我们只能见到一堆心存恐惧的美国士兵和心存仇恨的伊拉克平民;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那种自由飞翔的潇洒,我们只能见到子弹呼啸而过,炸弹爆炸的压抑和胆战心惊。这是个娱乐泛滥的年代,如果说,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知道情节是虚构的,那么看过之后我们的心中不会有太多波澜,可是当你知道这场战争正在继续,你会发现原来生命会如此的脆弱,战争竟然可以如此的残酷。《拆弹部队》不是一个创造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相反这部电影里的士兵内心充满了恐惧,男主角虽然拆弹技术高超,可是却不懂得与队友相处,里面的伊拉克平民对美军充满了愤怒,甚至在电影的最后几幕,我们都可以看到向美军吉普扔石头的伊拉克男孩。看到这里,我觉得美国输了,我觉得这部电影甚至是山姆大叔撤军的前奏。然而,或许这部电影的导演真的有政治上的考虑,最终她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束了这场电影,然而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们却看到了希望,而导演带给我们的希望就是人性的善良。然而,对于结尾我又不禁怀疑,战场上的炸弹可以拆除,人心中的炸弹和仇恨是否能够用战争拆除呢?
之前,一直对《阿凡达》印象平平,觉得外界炒作对观众的心理影响,远大于电影本身。作为09年引进的几部美国大片之一,为了赚足票房,相信各方面舆论都会充分造势,而观众本身口口相传该电影如何精彩,更引来了一片不可阻挡的“羊群效应”,一时间网上对于《阿凡达》的好评一浪盖过一浪。因此,《拆弹部队》获奖绝对会给拥趸《阿凡达》的观众们造成不小的心理冲击。毕竟,一部大制作的3D电影,一票可卖到上百,让许多白领都觉得心疼,并且当时甚至一票难求,这样一部在国内口碑甚好的电影竟然在奥斯卡惨败,这简直是对观众审美的极大侮辱,于是很多网友忍不住在网上狠批《拆弹部队》,说它是不知名的垃圾片。可是,我真的想知道,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有多少人真的听到了这部电影的音效是多么的震撼,这部电影所描述的伊战又是多么的残酷呢?并且,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钦佩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几乎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场战争,美国并不是一个胜利者,相反美国士兵在伊拉克风声鹤唳,四面楚歌。
如果说《阿凡达》是部给成人的童话,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那么《拆弹部队》就是一部纯粹现实到血淋淋的电影。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我们都知道要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园,可是当我们的城市不断地扩张,自然不断地减少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人类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的时候说环境保护就是一个笑话!所以,一个《阿凡达》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尽管他用暴力抗“拆迁”的事迹着实让我们感同身受了一把,着实让我们大快人心了一把。另外,我真的怀疑,有多少人看过《阿凡达》后内心会受到震撼。记得,里面有一个镜头,是男主角捕猎的时候也一刀将动物毙命,以减少动物的痛苦,然后口中念道,这是自然界的物质轮回之类的话语。于是,我以为很多人会明白,我们吃动物是自然规律,并且“吃”跟虐杀、虐待动物完全是不能等同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会见到如此雷人的逻辑,觉得吃猫狗就是在虐待动物呢?我觉得,比起吃猫狗,那些将鱼活着就浇汁的残忍吃法才是对动物的虐待。于是,不得不说,很多人看了《阿凡达》之后就像去桃花源旅行了一圈,虽然大家都觉得里面的情节很美好,可是大家依旧继续自己的生活,依旧坚持我们自己世界的一套逻辑。
而今天看到的《拆弹部队》确实将我震撼到了,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美国士兵对伊拉克心存畏惧,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而伊拉克平民对美军的愤怒和仇恨也在不断地升级,这位女导演用了一种难得的客观视角去看待这场战争,并且虽然是这样一种困境,导演依旧带给了我们希望,而这种希望来自于人类本能的善良。这部电影的画面绝对算不上漂亮,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有如张家界的美景,我们只能见到满目疮痍的巴格达和沙漠;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正直、善良的男主角,我们只能见到一堆心存恐惧的美国士兵和心存仇恨的伊拉克平民;我们见不到《阿凡达》里那种自由飞翔的潇洒,我们只能见到子弹呼啸而过,炸弹爆炸的压抑和胆战心惊。这是个娱乐泛滥的年代,如果说,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知道情节是虚构的,那么看过之后我们的心中不会有太多波澜,可是当你知道这场战争正在继续,你会发现原来生命会如此的脆弱,战争竟然可以如此的残酷。《拆弹部队》不是一个创造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相反这部电影里的士兵内心充满了恐惧,男主角虽然拆弹技术高超,可是却不懂得与队友相处,里面的伊拉克平民对美军充满了愤怒,甚至在电影的最后几幕,我们都可以看到向美军吉普扔石头的伊拉克男孩。看到这里,我觉得美国输了,我觉得这部电影甚至是山姆大叔撤军的前奏。然而,或许这部电影的导演真的有政治上的考虑,最终她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束了这场电影,然而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们却看到了希望,而导演带给我们的希望就是人性的善良。然而,对于结尾我又不禁怀疑,战场上的炸弹可以拆除,人心中的炸弹和仇恨是否能够用战争拆除呢?
前一篇:香港最南端----赤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