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

(2011-09-14 22:10:40)
标签:

杂谈

  五良大浦,日本伊势松坂人,明代时随日本僧人了庵、桂悟来中国,到中国后用吴祥瑞名,居景德镇五年,于正德八年返回日本,把青花烧制技术传到日本。另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见于青花碗。

 

    五良大圃说明:在日本,首先制造瓷器的人是五良大圃,到中国取名叫吴祥瑞。据史书记载他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510年到中国景德镇,在当地居住了25年从事制瓷业,并掌握了陶瓷原料配方及青花原材料。回日本后制造青花瓷,被后人称为日本祥瑞瓷风靡日本、韩国及世界各地。

                              ------摘录于中国明清代青花瓷器图书录

 

  明末万历以来,国库匮乏,景德瓷器制作水准大为退步。然而在朝廷摇摇欲坠的崇祯年间(1628~1644),在景德镇民窑对日本外销的瓷器中,却出现了一路署“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制作极其精良,相对于官窑精品也毫不逊色,被日本称作“祥瑞”或“祥瑞手”。当时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青花瓷被分作“祥瑞”、“染付”、“吴须”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地位。

  可惜明末制瓷的这类奇迹般精品,因为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国内不见遗留,更不见有详细记载,长期以来不为人知。近年来景德镇开始大量仿制祥瑞瓷,目的仍是为外销日本。其中的一部分流落在市面上,深得陶瓷收藏家们喜爱。

  其题款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铭款,国人往往莫名,历史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日本陶艺家伊藤工郎大夫(伊藤五良大辅)随日本使节来我国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改名为吴祥瑞,两年后回国,称“伊藤五郎大夫祥瑞”,以示对中国的怀念,他在日本肥前的伊万里开窑,称伊万里窑,是日本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瓷窑之一。凭借该窑传播青花瓷器的制做技术,日本称青花瓷器为染付,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品上一股刻划或书写“吴祥瑞”或“三郎大夫祥瑞”款识,称为祥瑞派。

  “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特点:
   正德时期使用回青料,青花泛紫,呈鲜艳浓重的深蓝色在100倍的显微镜下观看釉下气泡,发色深的部位,气泡多数都死亡变黄变黑,发色浅的地方,气泡饱满。气泡疏朗。
手工盘胎、内部弦纹明显,缩釉点等特征应有尽有
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规整,釉层肥厚亮丽,釉色白中泛青,非常滋润爽滑青花发色优美,有浓淡深浅不同层次的色阶,有利于图案纹饰的表现。整器图案纹饰非常繁密,然而描画细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表现出强烈的日本式的审美特色。青花图案为半圆形三开光,中间绘山水、花鸟,开光的边饰及口沿使用菱花形或水波形小开光(丸纹),具有多种织锦纹窗格纹作辅纹。圈足内满釉,楷体书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青花纵书两行款。
 
●祥瑞瓷的作风特点

  祥瑞的胎质细白,器形规整,釉层亮丽,青花发色优美,图案内容变化繁多,自古就倍受称道。纹饰表现出强烈的日本式的审美特色。器物的口沿、近底部常围以七宝系、石叠纹、几何纹等装饰纹样;主体部分的图案常为花鸟、山水人物、诗文等,经常使用小的菱花形或圆形开光(丸纹),画有图案的丸纹往往连续成花边;多用各种织锦纹样为图案的地,而且一件器物上常饰多种不同织锦纹。青花的涂色也有深浅,利于图案层次的表现。碗类的口内侧还常常有缨络和各种图案装饰(有的画在丸纹内);有的器形口边和身体部的折棱有的上酱色釉(分别称为“口红”和“胴纽”)。祥瑞的纹饰繁密,然而描画细致,层次分明,不仅不杂乱,反而形成了一种整齐的自我特色,形成所谓“祥瑞纹样”或“祥瑞风格”(祥瑞的成就给后世日本瓷器以巨大影响,日本瓷器中经常出现祥瑞风格的器物)。器底或盖内一般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青花纵书两行款。
  少部分祥瑞瓷属于青花五彩,在青花的主体图案基础上加以彩绘(主要是红、绿彩),被称作“色绘祥瑞”或“赤绘祥瑞”(注一)。
  主要器形是茶碗(沓形、筒形、州滨等)、茶入(放末茶的茶叶小罐)、香炉、香合(放茶道用薰香的小盒)、水指(茶道中贮放清水的罐子)、盖置(用以搁置茶釜盖、水勺等的器物)、火入(抽烟用的放置炭火的小器皿)、巾筒(放茶巾的筒)、香煎入等茶具,此外还有一些茶道用的食器(“怀石道具”)。这应该是日本茶道界订货的缘故。有很多造型是中国陶瓷所未见。


●关于“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的猜测

  从极端精美的制作上来看,祥瑞绝不是江户中后期以前日本的技术力量所能完成的;然而其造型、纹饰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地道的日本式意境。由于缺少当时的第一手记载,对于祥瑞的这种难以理解的结合,后世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评说,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对“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铭款的解释:

(一)地名说
  存在这种说法,认为“吴”和“祥瑞”都是地名。但是如此格式的铭款怎么看都像是人名,因此地名说的解释基本上被放弃了。

(二)人名说
  绝大多数的解释都倾向人名说,归纳其分歧在于:
(1)年代:五良大甫吴祥瑞的生活时代,有室町末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诸说。
(2)国籍:五良大甫吴祥瑞的国籍,有日本人说和中国人说。此外还有一种折衷说,认为“五良大甫”和“吴祥瑞”是两个人,“五良大甫”是日本人,“吴祥瑞”是中国人。
(3)身份:五良大甫吴祥瑞的职业,有陶工、唐物(中国货)商人等许多猜测;还有人认为他根本就不存在,是小堀远州虚构出来的人物。

  以上的三点中,年代的差距不是很大,室町末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在时间上紧挨着,至少应该不会越出此时间范围外;身份虽然有各种说法,仍以陶工说为主流;分歧最大的就是国籍。
  中国人说认为“吴”是中国景德镇陶工中的大姓,“五良大甫”是当地对兄弟中的老五的俗称(是这样吗?),因此吴祥瑞是排行老五的一位景德镇陶工。
  日本人说代表了传统的说法,长期以来形成各种不同的描述:姓伊藤(也写作伊东,同音异字),通称五郎太夫,伊势国(今三重县)松坂(在伊势国东部,临伊势湾)人,一说是伊势国饭高郡大口(在伊势国西部,邻近大和国)人。永正八年(1511,明正德六年),随以东福寺的了庵桂悟为正使的遣明贸易船团入明,在景德镇学习青花瓷器制法,永正十年回国(在中国期间也就二~三年)。回国后在肥前有田伊万里附近烧制瓷器(注四),或说因日本未见优良瓷土而作罢。
  有说五郎太夫回国的时间是文禄三年(1594,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明日正在朝鲜休战),回国后在筑后(今福冈县南部)久留米附近的朝妻筑窑烧瓷,或者成了买卖中国瓷器的商人。按照这种说法,则五郎太夫入明的时间不可能早在永正八年。
  此外,《肥前陶瓷史考》提供了另一种猜测,时间也是文禄三年,但人物却是祥瑞的孙子也叫五郎太夫的,当时十八岁,入明学习陶瓷技法,在明生活了二十三年,于元和二年(1616)回国后在有田烧瓷。参照本文注四仔细推敲这种说法,不过是祥瑞有田开祖说的变体,因此可信度也不高。
  日本人说认为“吴祥瑞”是五郎太夫入明后的中国名字;或依照折衷说的理解,吴祥瑞是景德镇陶工,他把制瓷技艺传授给五郎太夫。
  日本人说中以永正八年入明、永正十年回国说最盛,然而这种说法距离通说的祥瑞瓷制造时间太远;而所有的日本人说都无法明确解答五郎太夫与祥瑞瓷制造间的关系。有名的陶工高原五郎七、五郎八兄弟据传是祥瑞五郎太夫的弟子,但是五郎七、五郎八兄弟本身也和祥瑞五郎太夫一样是谜一般的人物。
  综上可见,关于“五良大甫吴祥瑞”,由于缺乏记载,还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至今还不可能有定论。
回答:2006-07-11 13:51
 
接胎、檀香斑,出筋留白、手工盘胎、缩釉点等特征应有尽有
 
明崇祯祥瑞瓷青花茶碗辨析
加入时间:[2008-3-19]    浏览次数:[358]           【字体:

  http://www.cerart.com.cn/admin/editor/UploadFile/2008-3/19/200831915951104.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 />

       

  http://www.cerart.com.cn/admin/editor/UploadFile/2008-3/19/200831915951144.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 />

  据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有天文年制款的景德镇白瓷和红绿彩,可以证实,日本在景德镇早有专门定制瓷器的传统。日本现存有一批明天启、崇祯及清初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有各种茶具、餐具、香盒、碗及扇形、提篮形等各种日用器皿,器形和图案纹饰都具有日本异域风格。其中部分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制作极为精良,在日本被称作祥瑞,为瓷中上品,染付为中品,吴须为下品。
  
       
祥瑞瓷实指日本学术界对我国明末崇祯年间(日本宽永年间)景德镇出口日本的青花瓷。据日本文献考据,日本滴翠美术馆藏有一件青花人物筒瓶,上有崇祯八年的款铭,被称之为祥瑞;其制作风格和图案装饰与景德镇民窑中署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的器物基本一致,故统称祥瑞瓷。据我国学术界考证: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日本陶艺家伊藤工郎大夫(伊藤五良大辅),日本伊势松坂人,跟随日本使节、京都东福寺名僧、85岁高龄的了庵桂悟来到中国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改名为吴祥瑞,后于正德八年返回日本,把青花瓷烧制技术传到日本,并在日本肥前开窑,称伊万里窑,是日本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瓷窑之一。
  
  该青花筒形(沓形,可重叠起来放置)茶碗,高8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6厘米。直筒形、折底、圈足,口沿内敛,比折底处略窄小2毫米左右,使之可以多个上下重叠堆放起来,制作非常科学和精巧,充分利用了茶碗的有效空间,因此,亦可称为沓形茶碗。茶碗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规整,釉层肥厚亮丽,釉色白中泛青,非常滋润爽滑。青花发色优美,有浓淡深浅不同层次的色阶,有利于图案纹饰的表现。整器图案纹饰非常繁密,然而描画细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表现出强烈的日本式的审美特色。茶碗外壁青花图案为半圆形三开光,中间绘山水、花鸟,开光的边饰及口沿使用菱花形或水波形小开光(丸纹),具有多种织锦纹窗格纹作辅纹。在三开光相间隔处用隶书体分别书写有福、禄、寿三字。碗底圈足内满釉,楷体书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青花纵书两行款。此件青花瓷器应为明末日本著名茶人小堀远州在景德镇定制的茶碗,主要形状有筒形、沓形、洲滨形(海中沙州纹)等。据《槐记》载,明崇祯年的日本订户,是以小堀远州为中心的一批茶人,主要在景德镇定制有各种日本风格的茶碗、茶入、香炉、香盒、水指、盖置、火入、巾筒、香煎入等茶具,有很多造型是我国传统陶瓷器所未见的。
  
  据我国和日本的文献记载,祥瑞瓷成品由日本定制,景德镇制造,全部销往日本,国内留存应该极少。至目前为止,笔者尚未见到一件完全没有异议的祥瑞瓷公开发表。既无标准器,何来真赝之辨?难怪陶瓷界先贤冯先铭先生,一提起祥瑞瓷就感叹不已,由此可见其鉴真辨赝之难了。目前我国及日本陶瓷学术界对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铭款的解释、评说、批注就有十几种之多,主要有:地名说人名说等多种说法,分歧很大,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至今未有定论。而且近日景德镇新仿祥瑞瓷,已充斥于古玩市场。该茶碗的真赝目前当然也难以断定,但是该碗上所绘半圆开光窗格纹及隶书体福、禄、寿题字这三点应该是我国明末天启、崇祯青花瓷中应有之重要特征,可为我们共同鉴赏、研究祥瑞瓷,提供一些有用的实物佐证资料,尽力去做一些考据考证,去伪存真,拾漏补遗的工作。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明正德青花瓷的纹饰绘画有古朴浑厚和纤细工致两种不同的风格,仍采用双线勾勒平涂、一笔点画等技法。由于当时瓷器外销,瓷器的装饰也深受影响,多饰有阿拉伯文可兰经箴言或藏文,并有道教色彩的八仙、真武大帝、八宝图案等。这些宗教色彩的装饰,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器型

    总体造型较为敦厚,大器制作日益增多。琢器多带器座,衔接痕日渐明显,足底远不如永乐、宣德时细腻光滑。圆器的腹壁比弘治的浅坦,圈足教浅,向内收拢。民窑器上可见跳刀痕。

胎釉特点

    正德中期以前的胎体,与成化、弘治大体相似,比较细腻洁白。到了后期,胎体渐渐敦厚,有的制作粗糙,衔接痕明显可见,修胎不太仔细。现代仿品的胎体修得过于规整,少有衔接痕,认为痕迹明显。釉质一般肥厚细润,多有气泡,釉面光亮莹润。器底釉面呈典型的青白色或亮青色。现代仿品的釉层薄,色泽过于灰暗。正德晚期开始采用回青料着色,这种青料含有一定量的锰,故蓝色浓翠而略泛紫红色,釉内气泡密集。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http://t2.baidu.com/it/u=2922480751,259412079&fm=0&gp=0.jpg吴祥瑞造”" />佛头青

纹饰转变

    因为受到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影响,正德陶瓷多装饰阿拉伯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有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的。此外,还多见穿花龙和翼龙纹饰,以及纤细工整的连续图案。人物故事题材比成化、弘治时更为多见,常见松下老人、携琴访友、渊明爱菊、茂叔爱莲等高土图。所绘高土豪放潇洒,仕女纤弱文耀。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吴祥瑞瓷器
 
通高14.2厘米、口径8.2厘米 日本制造
作者: 五良太浦(吴祥瑞)
这件花熏为圆口,卧猴狮钮、镂空圆盖,六棱形、底部青花款署“五良太浦吴祥瑞造”。六面都用青花绘人物花鸟,人物宽袍大袖,具有明显日本风格。五良太浦是日本伊势松坂人,明正德初年(公元16世纪初)随日本僧人了庵来中国学习制瓷技术,取中国名吴祥瑞。公元1513年回国,在肥田的有田附近开窑制瓷、烧造青花瓷器,从此日本制瓷进入发展时期。他烧制的青花瓷并不墨守中国成法,而有所创造,成为日本制瓷先驱。“有田烧”至今一直是日本的名瓷。

http://img.51766.com/gjbwg/1299485356438.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 />发色偏紫,明晚期回青料得使用,而产生这种青花泛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