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

标签:
杂谈 |
可惜明末制瓷的这类奇迹般精品,因为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国内不见遗留,更不见有详细记载,长期以来不为人知。近年来景德镇开始大量仿制祥瑞瓷,目的仍是为外销日本。其中的一部分流落在市面上,深得陶瓷收藏家们喜爱。
其题款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的铭款,国人往往莫名,历史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日本陶艺家伊藤工郎大夫(伊藤五良大辅)随日本使节来我国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技术,改名为吴祥瑞,两年后回国,称“伊藤五郎大夫祥瑞”,以示对中国的怀念,他在日本肥前的伊万里开窑,称伊万里窑,是日本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瓷窑之一。凭借该窑传播青花瓷器的制做技术,日本称青花瓷器为染付,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品上一股刻划或书写“吴祥瑞”或“三郎大夫祥瑞”款识,称为祥瑞派。
手工盘胎、内部弦纹明显,缩釉点等特征应有尽有 |
祥瑞的胎质细白,器形规整,釉层亮丽,青花发色优美,图案内容变化繁多,自古就倍受称道。纹饰表现出强烈的日本式的审美特色。器物的口沿、近底部常围以七宝系、石叠纹、几何纹等装饰纹样;主体部分的图案常为花鸟、山水人物、诗文等,经常使用小的菱花形或圆形开光(丸纹),画有图案的丸纹往往连续成花边;多用各种织锦纹样为图案的地,而且一件器物上常饰多种不同织锦纹。青花的涂色也有深浅,利于图案层次的表现。碗类的口内侧还常常有缨络和各种图案装饰(有的画在丸纹内);有的器形口边和身体部的折棱有的上酱色釉(分别称为“口红”和“胴纽”)。祥瑞的纹饰繁密,然而描画细致,层次分明,不仅不杂乱,反而形成了一种整齐的自我特色,形成所谓“祥瑞纹样”或“祥瑞风格”(祥瑞的成就给后世日本瓷器以巨大影响,日本瓷器中经常出现祥瑞风格的器物)。器底或盖内一般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青花纵书两行款。
少部分祥瑞瓷属于青花五彩,在青花的主体图案基础上加以彩绘(主要是红、绿彩),被称作“色绘祥瑞”或“赤绘祥瑞”(注一)。
主要器形是茶碗(沓形、筒形、州滨等)、茶入(放末茶的茶叶小罐)、香炉、香合(放茶道用薰香的小盒)、水指(茶道中贮放清水的罐子)、盖置(用以搁置茶釜盖、水勺等的器物)、火入(抽烟用的放置炭火的小器皿)、巾筒(放茶巾的筒)、香煎入等茶具,此外还有一些茶道用的食器(“怀石道具”)。这应该是日本茶道界订货的缘故。有很多造型是中国陶瓷所未见。
●关于“五良大甫 吴祥瑞造”的猜测
从极端精美的制作上来看,祥瑞绝不是江户中后期以前日本的技术力量所能完成的;然而其造型、纹饰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地道的日本式意境。由于缺少当时的第一手记载,对于祥瑞的这种难以理解的结合,后世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评说,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对“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铭款的解释:
(一)地名说
存在这种说法,认为“吴”和“祥瑞”都是地名。但是如此格式的铭款怎么看都像是人名,因此地名说的解释基本上被放弃了。
(二)人名说
绝大多数的解释都倾向人名说,归纳其分歧在于:
(1)年代:五良大甫吴祥瑞的生活时代,有室町末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诸说。
(2)国籍:五良大甫吴祥瑞的国籍,有日本人说和中国人说。此外还有一种折衷说,认为“五良大甫”和“吴祥瑞”是两个人,“五良大甫”是日本人,“吴祥瑞”是中国人。
(3)身份:五良大甫吴祥瑞的职业,有陶工、唐物(中国货)商人等许多猜测;还有人认为他根本就不存在,是小堀远州虚构出来的人物。
以上的三点中,年代的差距不是很大,室町末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在时间上紧挨着,至少应该不会越出此时间范围外;身份虽然有各种说法,仍以陶工说为主流;分歧最大的就是国籍。
中国人说认为“吴”是中国景德镇陶工中的大姓,“五良大甫”是当地对兄弟中的老五的俗称(是这样吗?),因此吴祥瑞是排行老五的一位景德镇陶工。
日本人说代表了传统的说法,长期以来形成各种不同的描述:姓伊藤(也写作伊东,同音异字),通称五郎太夫,伊势国(今三重县)松坂(在伊势国东部,临伊势湾)人,一说是伊势国饭高郡大口(在伊势国西部,邻近大和国)人。永正八年(1511,明正德六年),随以东福寺的了庵桂悟为正使的遣明贸易船团入明,在景德镇学习青花瓷器制法,永正十年回国(在中国期间也就二~三年)。回国后在肥前有田伊万里附近烧制瓷器(注四),或说因日本未见优良瓷土而作罢。
有说五郎太夫回国的时间是文禄三年(1594,明万历二十二年,当时明日正在朝鲜休战),回国后在筑后(今福冈县南部)久留米附近的朝妻筑窑烧瓷,或者成了买卖中国瓷器的商人。按照这种说法,则五郎太夫入明的时间不可能早在永正八年。
此外,《肥前陶瓷史考》提供了另一种猜测,时间也是文禄三年,但人物却是祥瑞的孙子也叫五郎太夫的,当时十八岁,入明学习陶瓷技法,在明生活了二十三年,于元和二年(1616)回国后在有田烧瓷。参照本文注四仔细推敲这种说法,不过是祥瑞有田开祖说的变体,因此可信度也不高。
日本人说认为“吴祥瑞”是五郎太夫入明后的中国名字;或依照折衷说的理解,吴祥瑞是景德镇陶工,他把制瓷技艺传授给五郎太夫。
日本人说中以永正八年入明、永正十年回国说最盛,然而这种说法距离通说的祥瑞瓷制造时间太远;而所有的日本人说都无法明确解答五郎太夫与祥瑞瓷制造间的关系。有名的陶工高原五郎七、五郎八兄弟据传是祥瑞五郎太夫的弟子,但是五郎七、五郎八兄弟本身也和祥瑞五郎太夫一样是谜一般的人物。
综上可见,关于“五良大甫吴祥瑞”,由于缺乏记载,还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至今还不可能有定论。
接胎、檀香斑,出筋留白、手工盘胎、缩釉点等特征应有尽有 |
明崇祯祥瑞瓷青花茶碗辨析 |
http://www.cerart.com.cn/admin/editor/UploadFile/2008-3/19/200831915951104.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http://www.cerart.com.cn/admin/editor/UploadFile/2008-3/19/200831915951144.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 据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有“天文年制”款的景德镇白瓷和红绿彩,可以证实,日本在景德镇早有专门定制瓷器的传统。日本现存有一批明天启、崇祯及清初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有各种茶具、餐具、香盒、碗及扇形、提篮形等各种日用器皿,器形和图案纹饰都具有日本异域风格。其中部分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制作极为精良,在日本被称作“祥瑞”,为瓷中上品,“染付”为中品,“吴须”为下品。
◆器型 ◆胎釉特点 ◆纹饰转变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吴祥瑞瓷器
通高14.2厘米、口径8.2厘米
作者:
这件花熏为圆口,卧猴狮钮、镂空圆盖,六棱形、底部青花款署“五良太浦吴祥瑞造”。六面都用青花绘人物花鸟,人物宽袍大袖,具有明显日本风格。五良太浦是日本伊势松坂人,明正德初年(公元16世纪初)随日本僧人了庵来中国学习制瓷技术,取中国名吴祥瑞。公元1513年回国,在肥田的有田附近开窑制瓷、烧造青花瓷器,从此日本制瓷进入发展时期。他烧制的青花瓷并不墨守中国成法,而有所创造,成为日本制瓷先驱。“有田烧”至今一直是日本的名瓷。
http://img.51766.com/gjbwg/1299485356438.jpg吴祥瑞造”" TITLE="南阳瓦趣轩古玩店---“五良大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