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部“换血”可是暗为对日开战
(2012-10-27 23:01:20)
标签:
孔子中国钓鱼岛国际观察日本军部文化 |
分类: 头头不是道 |
军部“换血”可是暗为对日开战
老海
因了一座渺无人烟的钓鱼岛,东亚局势变得格外紧张而微妙,也使之在国际观察上特别带“人气”,特别“吃香”,成了大凡有所外交的国家和地区近期内都要特别关注和特别重视的重大国际事项。此之后,我敢说,包括海南岛崇明岛在内的中国所有岛屿,世界知名度都无法与钓鱼岛媲美。事态平息后,国家可以大批移民到钓鱼岛,大力开发其旅游业,必能赚个满盘满钵。
钓鱼岛事态缘何特别“吃香”?说出了,就是那个“吃”字作怪。能够准确预断到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每一步应变应急之谋略及变动,就能为将来与中、日发生贸易或战争时赢得知己知彼的第一步,确保有朝一日在自己及涉的利益格局里,可以准确“吃”掉对方。
国际观察就是这么一回事。
近日军部人事变动频频,用外媒的话,那是中国几十年来变动最大的一次。外媒尚且如此关注了,国际观察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为什么要如此大范围大面积去“大换血”?是正常的建制完善还是内部稳定的构建与巩固?是为眼看难以以对话途径解决的钓鱼岛主权问题还是真如中国媒体所言“纯属年龄调整”?会不会就是另藏直为战事的机密?
世界各国的观察家和政治家,此时此刻,大概都恨不得自己就是中国神话小说里的孙悟空,恨不得马上钻进中共中央和军委的“肚子”。日本,就更焦虑,更坐立不安:莫非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国,正在崛起,正在巨人。日本,不敢,也不能,不做——最坏打算。
在意欲争取国际支持哪怕只得一声轻微声援都强胜于无的欧洲之行颗粒无收后,日本的对华计略可谓走向了恐怕连其国民都无法相信的突然“变形”了的自喃自慰。军部人事大变动前,日本已经先起了“哆嗦”,庸人自扰单方发起一场其外交、战争及侵略史上都未曾出现过的“口水战”,以接近自言自语又似自我安抚的方式,不断放言中国不敢发起“必输之战”。国防部对此视若无睹,任由日本在东亚之隅“向隅而喃”,直到25日才蜻蜓点水“应”了一句让日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不要盲目炫耀武力”。
日本这回更忐忑了。因为——中国实在有足够底气“喝”止日本“不要盲目炫耀”。
鉴于中日舆论对峙的紧张局势,相信日本根本不可能提前截获军部换血的情报,所以,在军部公开换将大名单后,日本必会为此紧急召集相关部门,紧急研究此举之目的何在及对日走向。如不出所料,日本军部当天必是一夜无眠,一级战备必少不了。
在“换血”名单里,11位军队领导中,9位为“50后”,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年龄最小的是57岁。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这个年龄段就是少壮派。在日本军部,绝对少不了用他们的文化思维去如下分析的声音:少壮的,就是年少不怕壮烈的。换言之,就是战事快了。再加上中国外交部在26日的“中国不会去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的表态,日本就更丈二和尚了。
好泳者,往往也会溺于水。所以,好泳者也有怕水的时候。曾经痴醉于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成功媾和的日本,这时恐怕也会叶公好龙——怕得要命。不同的文化思维,会将他们引到“中国或会先开战”的判断上。成功跃到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的今日中国,完全足以吓到穷兵黩武之辈。
军部大换血不过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文化延伸,套用前句的句式,也就是“枪杆子里出稳定”,一切基于稳定的需要。中国从来都不爱耀武扬威,也从不穷兵黩武。前史上虽然出过不少诸如“春秋五霸”的霸权人物,但那都是中原逐鹿的枭雄。曾经八百年前有过那么一个成吉思汗,“遛马”时不小心遛到过里海。但那只是游牧民族的后代偶尔“周游列国”一次罢了。今日的中国,是“枪杆子里出来”的共和国,和平共处是六十年来的不变国策。或许,天安门广场上那具“佩剑孔子”雕塑可以代表今日中国的形象:
文治天下,武卫家园。
千百年来,没有人见过孔子佩剑,也没有人见过他剑出鞘,更没人想见识孔子的一怒拔剑。我琢磨,日本也不想。
201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