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实习门”里的四招骗术
(2011-03-04 00:17:04)
标签:
奥巴马重庆白宫青年参考广而告之文化 |
分类: 我强打起手鼓 |
“白宫实习门”里的四招骗术
老海
有句古话对奸商最是一针见血,“无奸不成商”。有房产商自我标榜“血管里流着道德的血液”,谁听了都知道那是卑鄙之言。用他的话可证明,房价飞天的时候,他的血管里没有一滴“道德的血液”。当房价将来降下来了,房奴们住的都是他的“道德的血液”,都成了吸附在他血管上的吸血虫。
这房产商其实不傻,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而是太自以为是,以为可以舌战天下,为天下奸商正名。
言归正传。“白宫实习生”已经被“多管闲事”的《青年参考》报记者几通电话戳穿,美国驻华大使馆随后也已严言澄清。如果不是及时,估计上当受骗者还会源源不断。说实话,如果有钱,如果子女向往白宫或是奥巴马的粉丝,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心甘情愿掏出钱来。老海无力也无心为天下奸商正名,但让天下人看穿“白宫实习门”的奸商骗术却还是可以的。尽管事后诸葛亮,但亡羊补牢不为晚。
中美两国文化的隔阂是“白宫实习门”得以付之行骗的第一条件。人心隔肚皮,日夜相邻都未必被你识穿,何况是一洋相隔的中美文化。为什么奸商不整个“中南海实习生”或“外交部实习生”来行骗?因为不够神秘,很容易被戳穿。而“白宫实习生”的首要条件必须是美国公民,这不是随便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识穿更无从谈起。
很多中国人都有阿拉伯人的信徒心理,越是神秘就越是顶礼膜拜。在他们眼里,白宫其实不是地方,而是全球的“中央”,比联合国的总部还要紧要。奥巴马也不是人,不是美利坚的总统,而是这个星球的主宰者,打个喷嚏都可以射到西亚。这不,刚射完西亚就又往咱东亚射来了。想学当领导,当然要到这个星球的“中央”去,去跟这个星球的“最高领导”学习。
奸商骗术的第一招就是大打文化品牌。因为中美文化隔阂重重,加之白宫文化的无比“妖艳”,再打上奥巴马的品牌,一切都够神秘,够惑人了,让人不可不信,最后就是让你不得不笃信。奸商行骗的“杀手锏”大功告成。
可以回头解读当初被多家门户网站广而登之的行骗广告了。“美国丰收基金将通过选拔,筛选重庆最优秀的精英学子,飞赴美国在白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跟总统学领导!”看到这广告,很多学子都会倒吸一口冷气,人家的门槛真高!不是精英人家还不让去,嫌咱的钱不够精英。被神秘感逮住尾巴的学子这时候就会打起“找托”的主意,晚了还怕赶不上呢。抬高门槛,故弄玄虚,是奸商骗术的第二招。谁也不能否认,“白宫门”广告里的门槛确实高到让人自豪,并难以不向往之。
骗术里的第三招就是,惠利当地,迷惑“同乡”。广告中还有一道门槛,就是必须是“重庆学子”才可以入围“白宫实习生”。这道门槛把重庆以外的学子一盖拒之门外,这让人更加笃信其真实性。如果是行骗,就当是越多人上当送钱越开心才是,可人家公司只赚重庆人不赚外地人,这哪是行骗?没有奸商嫌钱多,这是常人的认知经验和常理逻辑,因而就会认定这事儿货真价实。
事实上,如果把门槛放低,让全中国的精英学子都可以报名,“白宫实习门”就失去行骗成功的基础。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奸商唯有忍痛割爱,把重庆以外的中国钱暂时割舍,待重庆得逞后再作打算。只要得手重庆,不怕上海会失手,中国不“沦陷”。钱要慢慢骗,人要慢慢套,奸商都是这般想的。
广而告之,堂而皇之,是奸商骗术的第四招。同时间在多家门户网站广而告之,营造堂而皇之的声势,让人难以置疑或放弃怀疑。只要多家网站都“配合”,骗势必然“势不可挡”,学子是不会怀疑的,为人父母者也不会,甚至连有关部门都不会心生疑窦。造势行骗的优势就在于此。这不,最终揭穿骗局的并不是什么有关部门,而是《青年参考》报的“多事”记者。
骗局已然揭开:不论重庆籍否,是学生都可报名;也无需是精英学子,你只需填写报名表,交上两张近照;在华盛顿的时间仅是两周,不是“为期一月”;你未必能进白宫,也未必能见到奥巴马;但或会被安排拜会一些国会议员或政商领袖,是不是货真价实的拜会已无可查证,因为骗局已经破产。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