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音乐人格的春天里
(2011-02-12 17:10:32)
标签:
汪峰复兴春天里阳刚旭日文化 |
分类: 我强打起手鼓 |
活在音乐人格的春天里
老海
我在的城市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噪音之城,临街的商店每天都会拉出两个不大不小的音箱,置在门口两侧显眼的地方,然后就是高分贝地播放时兴的流行曲,一首接一首,没完没了。在城市中央地带的步行街,此情尤甚。
不幸的是,我在的城市恰恰又被当代城建理念包装过,短短三五年间就“暴富”了,修建出三五条步行街,散布各区。城市因此而改头换面,成了噪音之城。而我,则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特OUT之人。
一个人潮不潮,OUT不OUT,,就看对噪音之城的容忍与喜爱程度。如果你熟悉这些城市噪音,甚至到了喜爱的地步,闻音而起舞,舞动着钞票进店SHOPING,。恭喜你,你推动了本地市场经济,是不折不扣的潮人一个。如果你扭头就走或愤然而去,对不起,你就是不折不扣的OUT,一如我老海,坏了商店的每日大计,还坏了本地经济的复兴或振兴,不仅很OUT,还很罪人一个。
生活在这么一座噪音之城,我敢肯定,自己一定在街头街尾或在KTV的包厢里已经无数次听过了《春天里》。汪峰的《春天里》。但是,如果不是因为旭日阳刚在春晚里的振喉一歌,我还真不知道世间还有《春天里》这么一首这么好听的通俗歌曲。
感谢春晚。感谢我们的农民工旭日阳刚。我相信,春晚之后,谁都会觉得这是一首好歌。但是,兔年春晚前,有几人知道汪峰唱的《春天里》?又有几人会觉得汪峰唱过的《春天里》好听?
是金子,就总有一天会发光。要形容《春天里》的一曲走红,这句话最为恰如其分。春晚之后,国人都知道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好曲。要形容农民工旭日阳刚在春晚的一曲成名,最为合适的话也是这句。春晚之前,国人还不知道旭日阳刚是个啥东东。
从汪峰谱曲的那天起,《春天里》就一直在等待着发光的这天。旭日阳刚从学唱歌的那天起也一直在等这么一天。这一曲二人有如天造地设,在兔年春晚上都发出了耀眼之光。《春天里》是今年春晚最好听的一首歌,旭日阳刚是今年春晚最能打动听众的歌手。歌者与歌,在一个最是时候的时候绝妙结合,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为什么原唱的汪峰没能取得歌者与歌的相得益彰?为什么汪峰没能让自己的曲子走红中国?为什么旭日阳刚却能了?除了春晚平台这个因素,就没别的东东了吗?
如果你再次聆听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嗓音凄而不切,嘶而不哑,阳而不刚。当他们唱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时,你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无声的共鸣,一种无限的信心,这信心能战胜疾病,无视艰酸,乐见贫穷,傲对卑贱,而共鸣则来自阳光的煦暖、江河的欢腾。这是一首真正属于亿万普罗大众的歌。
这首《春天里》可谓生逢知己,它由汪峰谱曲,词曲浑然一体,曲达词意,而词成曲美,是通俗歌曲里的一首难得一见。旭日阳刚与众不同的嗓音正好配对了它的词曲意蕴,相得益彰也就水到渠成。汪峰的音乐才华成就了这首《春天里》,但他的嗓音没能让《春天里》在音乐美学上更上一层楼,这是《春天里》唱不逢人的遗憾。
而现在,旭日阳刚用他们自己特有的嗓音和自己对社会底层生活的深刻理解,来替汪峰为《春天里》收宫。旭日阳刚的生活经历是包括原唱汪峰在内的其他歌手无法比拟的,独特的嗓音也是他人无法接近或相似。汪峰曾经说过,这首歌是发自他灵魂深处的内心呐喊。但事实上,这首《春天里》已经成了汪峰为我们普罗大众捕捉到的美丽的劳动剪影。为此天下的农民工都该感谢汪峰。
经由旭日阳刚翻唱,这首《春天里》真的活在了春天里,重新获得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所以,原唱的汪峰当为此高兴,当为自己的作品得到人间一知音和全新的演绎而欢呼。最后的最后,翻唱的旭日阳刚和原唱的汪峰都会活在音乐人格的春天里。
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