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马英九
(2009-10-21 21:57:55)
标签:
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路透社马英九台湾文化 |
分类: 头头不是道 |
“会说话”的马英九
老海
要说马英九对和谈不感兴趣、没有诚意,那可有点张眼说瞎话。马英九在最近短短三日之内,就在党内党外两种场合高谈起和谈一事。10月17日,国民党第18次党代会为证,马英九表示会持续推动国民党与对岸的交流。10月19日,马英九又谈起会面涛哥的可能性。这次有路透社为证。国民党管得了自己的党代会,可以一统对外口径,但却管不了路透社,统一不了路透社的专访声音。这两件碰巧凑到了一块的事,还是可以予以相信的。
可是,要说马英九对和谈大感兴趣、特有诚意,那又有点太昧良心。
马英九在党代会上表态“会推动国民党与对岸的交流”,并不是说要推动两岸和谈与统一。交流是量,统一是质,两者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问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能混为一谈,交流与统一也不能。马英九概是想告诉他的党代表们,他要走辩证唯物主义的道路——先量变,后质变;先交流,后和谈或后统一。为什么不直接是后统一?因为谁也无法精确推算历史前进的脚步。因为马英九实在让人难以捉摸。因为谁也不敢否定他的“推动”不是以“后和谈”为终极目标。这个量变的过程需要多少年?两岸人民是无以得知的。因为马英九“无可奉告”。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只要马英九一个决心,这个量变过程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甚至就是一秒钟的事。
这里头也有一条辩证唯物主义:一秒钟的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发生。
应该说,马英九对这条辩证唯物主义还是比较谙熟并驾轻就熟。不然,他就不会对路透社说暂时没有会面涛哥的时间表。路透社替马英九给全世界都上了一课关于一秒钟的辩证唯物主义。
学习就学习。两岸交流本来就包括两岸互学。但不能白学。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就该将学来的东西现学现卖,给马英九先生提上一个同样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疑问:两岸统一究竟是物质范畴里的事物还是精神范畴里的事情?
照马英九三日两谈里的“高论”去回答,两岸统一就不是中华民族一海相隔两相思的结束,不是炎黄子孙渴盼台海一家亲的回归与团聚,而是大陆与台湾两块行政地永久合作的行政管辖问题。
这样一来,海峡这边就是感情用事,那边就是理智过了头。一热一冷,虽不是水火不容的隔阂,却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糊涂。
其实,马英九的糊涂就在于他唱了一出经济挂帅的戏。
一出好戏。
这戏台湾民众爱看,大陆民众也爱看。马英九一直在找可以稳定大陆“相思成疾”病情的药引。
现在找到了:大陆跟台湾心连心的,台湾好大陆就好,台湾经济转好大陆心情就好。所以,马英九“眼前有太多经济问题要处理”。
就这么一句感性化了的“台词”,马英九就把所有的台湾民众和所有的大陆民众给讨了好。换言之,“会说话”的马英九把整个中华民族都讨了欢心。
既得欢心,便得万千宠爱。
万千宠爱既在怀,也就无惧于高高挂起两岸和谈免谈牌。
更不必提取费心做计划去跟涛哥会面了。
如果要统一,自然要先和谈。如果要和谈,自然要跟涛哥面对面坐下。现在却是,一没时间,二没计划,面对面只能替以海对海了。我想,假如涛哥跟马英九二十年后在比利时某一著名胜地忽然面对面撞上了,他们间的对话台词是不是会是这样呢:
“拜你所赐,这地方一直都在我的心头压着。”
“其实也压在我的心里。”
“一秒钟的事你都有能耐拖上一个世纪。我算是服了。你若将自己的不日归佛再给拖上一个世纪,我就真服了,从此不再念叨你的所拜所赐。”
“你不是拿破仑,我也不是拿破仑。谁不失败?谁能不遗憾?历史有了遗憾,后人就有机会推动历史。历史完美了,后人就没机会出息了。”
“也罢。也罢。遗憾也美,缺陷也美。虽然我们不曾面对面,但也算是背靠背,就差那最是遗憾而美丽的扭身了。”
“遗憾在我们的手里变小,在后人手里变完美,那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胜利。”
“也是今人的胜利。”
“其实就是历史的胜利。”
哦,忘了交待。他们面对面的地方是比利时的滑铁卢。一处见证了失败的拿破仑仍是伟大的地方。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