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越看越象催人泪下的《梁祝》
(2009-04-18 00:42:51)
标签:
《梁祝》潜伏封建礼教王翠平中国文化 |
分类: 头头不是道 |
《潜伏》——越看越象催人泪下的《梁祝》
老海
将《潜伏》跟《梁祝》混为一谈,那是扯淡。不将他们扯在一起谈一谈,那是想象力快接近完蛋。日啖《潜伏》三两集,不辞长作扯淡人。做观众的就该这样。
尽管《潜伏》赢得一片喝彩,尽管在剧本、故事、演技、摄影、灯光及剪辑等等方面它都无可挑剔,尽管还开辟了谍战剧的“新大陆”,然而,即使是一万部《潜伏》加在一起,即使它走入了世界影视市场,创造出可以媲美比尔盖兹财产的市场价值来,它还是比不上一出《梁祝》伟大。《梁祝》的伟大不在于它的戏剧的经典,也不在于由戏剧所衍生出来的音乐、戏曲、文学、电影、绘画、影视等等其他艺术的繁华。把《梁祝》放到江浙一带,它也许只是一出经典的越剧;把它放到中国大地上,它就是一条璀璨的文化之河;若是放之于世界,它就是人类一笔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就像月球不能替代太阳,再巨大的市场价值也无法替伟大的人文价值。
一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那一声被喻为象征跃坟化蝶的沉重地缓缓泛开的低音锣让我们听到了自由恋爱与妇女解放的春天在花开叶长,《梁祝》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死亡后一个万物生长的春天。凝重而伟大的思想性将《梁祝》推到了人文文化的历史巅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里有着深刻的《梁祝》的影子,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是《梁祝》在一个伟大诗人身上的伟大折射,前几年的女人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更是当代女性自由恋爱的彻底疯狂版。我们身边的婚姻与爱情故事里时时刻刻都迸发着许许多多的《梁祝》人文的馨香。就在这部人见人爱的《潜伏》里,同样也潜伏着那个勇敢地追求爱情的祝英台的影子。
要问姚晨有多美,那不是老海该回答的。要问《潜伏》里的王翠平有多美,老海现在就可以很响亮地回答:美若祝英台!
要是有谁连祝英台有多美都不知道,那就赶快跑步回家——问老爹去。
只要你曾经受过《梁祝》的熏陶,在你身上就永远能找到梁山伯或祝英台的影子。想一想你的第一次接吻或是你的初恋就知道老海这话没错。《潜伏》让我们深信它的原著龙一与它的导演兼编剧姜伟都是一个虔诚的《梁祝》文化传承者。他们的文字与思维,甚至连他们的婚姻与爱情,恐怕都已经深刻地烙上了《梁祝》的人文思想烙印。
在《潜伏》里,余则成的爱情故事有三个女人,左蓝、晚秋与王翠平。不管因为什么阴错阳差,这三个女人都是主动追求爱情的,都与祝英台的爱情观异曲同工,都是敢于表达爱慕,敢于追求爱情,敢于冲破那个年代里仍然存在的封建礼教残余下来的世俗包围。左蓝能走到余则成的身边,纯粹是因为组织任务——策反。策反成功的同时,左蓝也成功地“策划”到了余则成的爱情。余则成人在晚秋身边,心却在站长任务上。然而,晚秋仍然以自己的柔弱又不失矜持的气质及不卑不亢的主动追求征服了一心一意要假戏假做的余则成。
王翠平的“主动出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四十年代,除了寥寥几家女子学堂里的学生外,中国妇女依然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悲剧宿命。神枪手的王翠平就是这个宿命里的一个农村妇女。虽然王翠平已经从村妇变成了新时代里的革命女性,但她依然还是那个从山上下来的大嘴大咧的大脚女人,而且还是一位只需一个小弓步就把牛高马大的军特特务马奎扳倒再地的“武状元”。尽管如此,王翠平跟《梁祝》里那个金莲碎步的祝英台还是有着同样让人钦佩的向往爱情的勇气。对一个跟自己长期同居一室居然无动情衷的男人,王翠平要袒露自己的爱慕之心也不是她想做到就能做到的。这里面有几道坎。除了女性特有的羞怯与自卑外,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残余也在在翠平的心里咕咕作怪。王翠平勇敢地迈过了这道坎,其意义是难以堪比祝英台,但是,她的勇气之影还是让我们开心地想起了祝英台十八相送时踩在封建礼教僵躯上的坚定的脚步。
在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可爱、勇敢、腼腆的祝英台,和一个呆头鹅似的、懵懵懂懂不知情为何物的梁山伯。在《潜伏》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那个呆头鹅似的、懵懵懂懂地浑然无顾王翠平多次情爱暗示的余则成,和那个同样是可爱、勇敢、腼腆到无数次欲言又止、无数次但急得只会大声呵斥余则成的王翠平。剧情每到此景,王翠平总是一副急欲不可待的眼神,紧喘大气,徒然剩下无可奈何所铸的大手大脚;而余则成老是一副似是漫不经心又似跼天蹐地的懒洋洋和懵懂懂。一个似干柴,静静地沉默着;一个似烈火,呼呼地猛烧着。每每此时,孙红雷与姚晨的情感对手戏就似越剧唱腔里的紧拉慢唱,或似小提琴协奏曲里的大小提琴的一唱一和,碰撞出强烈的艺术张力,带给我们如同欣赏《梁祝》十八相送的审美情趣。
在祝英台与王翠平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貌离神合的共同点。王翠平要乔扮成余则成的发妻,潜伏到军统特务的太太圈子里;祝英台要女扮男装,潜进男子独占天下的私塾去读书。封建时代里,祝英台女扮男装混进私塾是件伤风败俗的大事情,若是被揭穿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王翠平的潜伏倘若失败,那就是死路一条。为了不一样的潜伏,两人都要承受同样的心理压力,都需要改变原来生活里的自我角色,竭力去克制自己本来的个性与生活习惯。祝英台与王翠平的爱情模式都是日久生情型,都是在潜伏的日子里潜发出来的情窦,又都是不得不将这份喜悦与情感深埋重裹起来。两个生存在不同时代的女子,她们的爱情结局都是同样让人嘘声惋懑。在戏剧与协奏曲里,祝英台与梁山伯最后就是阴阳相隔,唯以化蝶当寄思。王翠平与余则成虽然没有阴阳相隔的事实,但是,一个在海峡这边,一个在海峡那边,个中苦楚又与阴阳相隔有何异?可知道,时至今日,有多少一海相隔的亲人已经是真的阴阳相隔了。
饱含着《梁祝》文化元素的《潜伏》让已经潜伏久时了的眼泪,盈满了我们的眼眶。日啖《潜伏》三两集,不辞长作扯淡人。难道我们就不该再一次让《潜伏》里的人文精神感动自己吗?
当你再看王翠平时,请让你的眼泪滚出它所潜伏的地方。我们的灵魂已经不再需要潜伏了。
200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