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鞋者的“尊姓大名”为什么还是谜
(2009-02-09 12:01:22)
标签:
尊姓大名礼节大团结凝聚力扎伊迪汶川文化 |
分类: 以国事为重就别哭 |
扔鞋者的“尊姓大名”为什么还是谜
老海
“触网”以来一直极为信赖百度。2月2日后,一直在百度里对那个在剑桥大学向咱总理扔鞋子的肇事者进行“人肉搜查”,一直都是未能了之。简直无法想象,这世上居然还有百度搜索点击不出来的东西。
一直都明白,知情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能当刺生吃,也不能煮熟来吃,饱不了饿汉的肚子。国强了自然就“仓廪实”了,自然也就念叨起汉时那句话来,“仓廪实、知礼节”。这般想着,就以为我们的脚步也随着进入“国强”年代而进入了豁然开朗的“知礼节”年代了。百度搜索证实,老海再一次自以为是了。一个“知礼节”的年代,不可能剥夺整个年代的知情权。七天来的“人肉搜索”证实,老海实在自以为是得很。那只“会飞”的鞋子,见证了我们的知情权不翼而飞。
自以为是得很的,绝对不止老海一人。“5.12”汶川地震和八月八奥运开幕式已然证实,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时代。我们能够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去将被汶川地震埋没在地下的每一个幸存者搜救出来,我们就能够继续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去将被国内媒体埋没在“地下”的那一个扔鞋者搜揪出来。
当然,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并不包括我们的媒体,因为媒体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的。媒体是我们的,但是,“大团结”了的是我们的民族,而不是我们。我们的民族能够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去谴责那个扔鞋者的“卑劣”,却不能够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来谴责我们媒体的“卑劣”;我们的民族能够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去宽容那个扔鞋者“继续读书”,却不能够以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来宽容我们“继续知情”。
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宽容那个德国籍博士“继续读书”,因为他只会扔鞋子,不会扔礼貌,因为他不知我们的国情。继续读书而后知礼节是我们民族对肇事者的宽容之盼。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不宽容我们“继续知情”,因为我们不会扔鞋子,只会扔礼貌,因为我们熟谙自己的国情。继续知情而伤礼节是我们民族对我们的不宽容之盼。
不知情倒也罢了,不就是一时无以满足好奇嘛。在牛顿没有对果园里果熟蒂落的苹果好奇之前,人类不也过得蛮安静嘛?可就是另有一事让人无法不耿耿于怀。
因为对那个只会扔鞋子的德国籍博士一无所知,因为我们不幸知悉了国情,我们在新闻、报道和其他文字里就只能搜肠刮肚去使用别的名词组合来替代他的名字。步子大一点的,就用上 “那个肇事者”五字去正确定位;喜欢小说描写手法的,就选用“那个扔鞋者”的字眼去准确描绘;以自我剥夺知情权为乐的就更直截了当了,只使唤“那个学生”四个字便万事大吉。近日来读到的所有有关扔鞋“事件”的文字,无不痛感语言上刚才那样子的左支右绌。语言源自生活,象形而成字,向事而成词。当年仓颉造字后人创词,都不得不遵循这样的原创原则。不管那个勇敢或愚蠢的扎伊迪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英雄还是伊拉克法庭的有罪被告,全世界都有幸记住了他的名字。因为扎伊迪,人类语言又丰富了一条歇后语,“扎伊迪的鞋子”成了某种罪恶或勇敢的象征,不是一支利箭就是一座十字架。
现在,“×××的鞋子”已经成了剑桥大学的“最高秘密”,成了我们的呜呼哀哉。阿门!感谢我们的“有幸”不知情。生活,再一次给予我们语言丰富。
2009-2-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