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晚小品《不差钱》是赵本山的滑铁卢

(2009-01-28 14:34:59)
标签:

不差钱

春晚

小品艺术

赵本山

滑铁卢

文化

分类: 以公民为师就得哭

春晚小品《不差钱》是赵本山的滑铁卢

 

老海

 

 

 

只要赵本山一出场,就马上有人把巴掌拍烂;只要他一下台,就有人马上把他给写烂。不写写赵本山总感觉这个早春缺了点什么。不是因为凑热闹的那份人之常情,倒是觉得老对不起赵本山他老人家,对不起他在春晚台上那份无人可及的认真劲。

 

用老人家的字眼说他赵本山也许会惹来不少粉丝的不满和不乐,但是,事实就摆在那——赵本山在今年春晚小品《不差钱》里的的确确见老了。形象更老了,第一次扮起带孙女上台的爷爷;演技更老了,越来越见老艺术家的老到。这二“老”是赵本山的拿手好戏,也是大家更喜闻乐见的。扮老,是赵本山在小品创作上的艺术老路,是赵老的一绝。技老,是春晚在节目表上最为诱人和灿烂的一行文字,是年年春晚的一绝。

 

但是,在小品《不差钱》里,赵本山还有一“老”,那就是题材老化,缺新意。这一“老”是赵本山在春晚结束后再也无法亡羊补牢的。小品之所以成为艺术,那是因为它具有让观众在笑中或思的艺术品味。如果小品仅仅让人止于抱腹俯笑或是开怀仰笑,那就一定不是一个好作品。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至今还记得黄宏与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小品所折射出来的极为深刻的现实主义实在使人难以忘怀。小品先是让人大笑,尔后又让人苦笑,最后却是让人哭笑不得。城乡文化的差异、国家政策与民间对策的冲突、不可逆转的国运与不可小觑的民生的大碰撞,都一一在小品里交织、盘错,把深刻而艰酸的历史问题和沉重而艰辛的历史思考一下子就撞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啼笑皆非中与民同哀,与国同思。《超生游击队》超越了小品艺术内涵的膨胀力,成为小品中的经典作品。小品《不差钱》在掌声和喝彩上的确不差欠,唯独就差有钱也买不到的艺术张力。

 

《不差钱》在艺术展现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乡下大爷不差钱”的故事,赵本山和爱徒小沈阳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入木;后半部分是“星光大道不差人”的故事,毕福剑在小品里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逾矩,不见光彩也不失风采。两个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星光大道深入民心”的故事,直直白白地呈现了关于央视三台星光大道节目的文化现象。此外别无他意,再没有引人深思的深层次的东西。

 

小品《不差钱》在艺术张力上落入俗套而老掉牙,故谓之“老”。这是赵本山在今年春晚上的滑铁卢。如果作品不能推陈出新,干脆就不必推出作品。也许,小品《不差钱》只是旨在推出长江后浪小沈阳,赵本山只是借春晚来完成小品艺术的接力跑。

 

2009-1-28  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