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赵忠祥
(2008-10-10 14:12:10)
标签:
螃蟹神七赞小诗赵忠祥杂谈 |
分类: 头头不是道 |
赵忠祥自当横诗向天笑
——————————
老海
——————
咱的神七一飞天,必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英雄,当然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马上好汉,也不是不用弯弓就射了大雕的超成吉思汗级的现代好汉。那不得不折下腰的,都是国际社会上对咱们头顶那一片渺远的太空虎视眈眈着的美俄英法日印诸国。
不容置疑,咱的神七也引来了无数诗人竞朗吟。
别忘了,咱可是唐诗宋词的故乡!
神七一飞,神七的故乡自然也是诗兴大飞。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朗朗而吟的却不是什么名动天下的著名诗人,反是让咱们感动了天上地下海里的动物世界的主持人赵忠祥。
一个从不吟诗作对的主持人,就在神七漫步太空的一刹那顿时诗兴大涌,既而“赋诗一首”,抢了天下诗人的“即兴”。
这,当然的就大大不妙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给“揪了出来”,大家却对那通身透红的螃蟹不感兴趣了,倒对那个被“揪了出来”的人感起兴趣来。
一首《神七赞》,竟引出一个颇值得社会学家调整研究方向的新课题。三百年后,历史一定还会记得这首小诗与一种怪现象的辩证逻辑。后来的社会学家也必然大为喟叹:原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着实难当!
此时,“被揪了出来”的赵忠祥,正紧吃着螃蟹,正吃得满脸泛红,兴致盎然着,哪里想到会忽然冒出这许多的吃蟹专家来!
“此蟹当吃。你不当吃。”
“吃相龌龊!蟹亦蒙羞!”
“祖上相传的《吃蟹道》怎就忘了个精光!”
“蟹壳宽,护蟹身,是谓之平。先剥壳,再中而折之,一分为二而啖,是谓祖上的平折吃法。先平后折,是雅得道。象你这般吃法,违祖法,辱祖道,吾辈从此无脸矣。”
“见过吃蟹的,没见过蟹吃的!”
“不遵祖训,先折后平,这般横行霸道的吃法,端的就是蟹吃一个。”
“不当吃,强要吃!吃不了,哪能不兜着走!”
……
忽如其来的质疑、嗤笑,恍如枝头上的一夜梨花,千朵万朵齐齐开。正埋头吃着螃蟹的赵忠祥,忽地抬起头来,问了一声:
“俺不是吃蟹人,自是不知有平折。如今该怎办?莫如拿蟹来,待俺从头再吃一回!再吃给诸位端详端详。”
他一喝,吃蟹家们都哑然了。
神七飞天,壮了国威,国人或歌舞志庆,或情溢诗文,一时天下尽欢。赵忠祥只是因为“顿时激动不已且百感交集”,便做了以诗咏国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这首《神七赞》是好是坏,是上品还是下品,是合乎平仄还是疏离格律,它都只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平常人的溢表之悦。
赵忠祥的小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与咱国家的心脉相连,也让我们看到了举国尽欢的一个缩影。这才是《神七赞》给予世人的启示。至于这首小诗对于今人推动古诗词到底有多大价值,那已经是启示外的无关紧要了,也是赵忠祥的诗心所不在的那焉。
赵忠祥说了,他不善诗词,只是涂鸦。这更是一个老人展现给我们的另一启示价值。
所以,老海不妨一劝赵忠祥:君当横诗向天笑,但留肝胆照太空!
老海只是仗妄为劝。谦谦君子的赵教授,岂会笑纳老海这狂言。
2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