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10-15,苏州、上海、杭州之旅。
昨晚十点五十八分多的火车,今天两点十分到京。
六天的旅游,收获很多,感触很多,所有的感受都留在了记忆里,珍藏在记忆深处。
感受一——女儿
这次是第一次和女儿单独出游,感受到了女儿的成熟。平日在家,总觉得女儿是个粗心的孩子,外出旅游,一路都是她在提醒我,别忘记这个,别落下那个,俨然一个生活严谨的小管家。
同行的旅游团中,有几个孩子,都在初中以上,但都是父母背着重物。女儿则是我们家的重劳力,箱子一直是她拉着,还号称自己有国庆训练的经验,进公园也都是她拿书包和买水,一路上感受女儿的体贴。
苏州、杭州都是跟团走,世博会则是自行游。女儿早就做好了功课,咨询了她的同学,找好了路线,我则是跟着女儿的指挥棒走。在世博园里,还一直跟她四姐妹之一的Z短信联系呢。有了女儿的安排,世博园的旅游还算从容。
感受二——天气
婆婆家在武汉,感受过南方潮湿的天气,思想上也有准备,但是,还是被南方的“蒸笼”似的天气,怔住了。
到了苏州,就像进了一个大蒸笼,闷得不知用什么词汇形容,站在那里,汗都哗哗地顺着脖子留下,再走几步,人跟水洗一般,而且到了晚上,气温没有任何变化。
上海也都是39、40度,13日我们正在上海世博,园里预报温度是40.7度。看新民晚报介绍,这是1934年以来,上海第二个高温天气,难得呀,让我们赶上了。
北方人真是体会不到南方人怎么忍受那种天气。北京气温如果达到40度,只是热的感觉,太阳似乎离你很远,但是在南方,则是感觉在桑拿房里。每天都是大汗淋漓,衣服上沁满了汗碱,女儿戏称,这是健康之旅。
感受三——世博
这次旅游主要是世博会,排了几个长队,逛了二十几个国家和城市案例馆,大开眼界。不同国家的风格迥异,包括展馆设计、服务人员的安排,好多低碳元素、高科技元素、环保元素、流行元素都渗透在设计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原来不知道还有个黑山国家,回来还问丈夫是否知道,他说有几个不知道的。看来我还真是孤陋寡闻的。好多国家的场馆都是精心设计、准备的,像丹麦把小美人鱼都搬过来了,但是也有些国家是敷衍了事,可能是资金的问题,只是一个展览的形式。
感受四——素质
不得不承认外国人的素质很高,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宣传,即便如此,也应该被称道。西班牙馆的舞者,精湛的舞技昭示着她是一个专业舞者,也是一个敬业的舞者。一拨一拨的参观者鱼贯而入,她每次都是如此认真演绎,令人佩服。日本馆的服务小姐,更是面带微笑,耐心讲解。丹麦馆的盖章人员,接过每个人的护照时都是那么认真。
可惜,有些中国人的素质值得怀疑。从不仔细欣赏,只是匆匆盖章,来世博只是为盖章而来吗?在日本馆有一个环幕电影介绍,有些人看到一半就离去,看到日本服务员的不解神情,真是汗颜。
盖章应该说也是世博游中的一个部分,有的国家设专人盖章,大家排队秩序很好,让人感受到了尊重。有的国家则不管盖章,估计怕麻烦,更有的国家把章放在一个桌子上,自己随意盖。不解的是中国馆,也是把几个章放在院里的一张桌子上,游客自己随意盖,秩序很乱。有失中国馆的庄重。
感受四——之最
这次旅游,是有生以来排队时间是最长的,每天都在几个小时以上。
闷热的天气,每天感觉就是渴。一天三四十瓶饮料一点不过分,喝的最多的是可乐。四、五元一瓶。矿泉水喝完都没感觉了。只能喝带气体的饮料了。12日世博那天晚上,所有的饮料都没有了,只有一种15元的功能饮料了。
旅游过无数次,这次是最累、最热,世博园里从早上九点入园,到晚上十点出园,不停地走,脚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女儿说,加起来路程是否都从北京走到武汉(他奶奶家)了。
虽然很累、很热、但这一次的旅游,很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