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先贤祠。先贤祠的建筑雄伟壮观,中央是一个带一层圆柱廊的高达83米的罗马式穹顶,正门有希腊式多排巨大圆柱的通廊,柱廊之上巨大的三角楣中有精美的“祖国女神颁奖”浮雕,下面镌刻着“伟人,祖国感谢你们”的文字。
1791年4月4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将圣女洁娜维耶芙教堂改名为先贤祠。就在同一天,这个墓堂中就安葬了第三等级的著名代表演说家米拉波,成为进入先贤祠的第一人。现在里面安葬着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伟人。
伟人的遗体安放在先贤祠的底层。地下墓室分成四个侧翼,每个侧翼都呈十字形。这里供奉的有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但更多的是法兰西的作家和艺术家们。他们有的是两人一个墓室,有的是多人一个墓室。伏尔泰和卢梭葬在最显要的位置,并且分别拥有一个墓室。伏尔泰的棺木上写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卢梭的棺木上写着:“自然与真理之人”。
法国作家雨果、左拉和大仲马三人同居一个墓室。雨果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作家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先贤祠。我们看到,雨果棺木前的说明中强调的并不是他的文学成就,而是他坚决反对拿破仑的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固守自己的精神高地。可见,法国人不仅看重伟人的艺术成就,更看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思想贡献。也许这就是巴尔扎克和莫泊桑未能进入先贤祠的原因吧。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创作数十部长篇小说。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他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示,创作一套长达600万字、由20部长篇小说构成的巨著《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1908年,法国政府基于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举行国葬,并将其安葬在先贤祠。
大仲马的一生几乎和他的小说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祖母是来自拉美的黑奴,父亲是共和派的一名将军。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他逝世后,未能进入先贤祠。后来,不断有人建议将大仲马的遗骨从其家乡维勒科特莱迁入先贤祠。但始终拒绝大仲马的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们认为他的作品“粗制滥造”,只适合庶民消遣,难登大雅之堂,将其迁入先贤祠属荒唐之举。大仲马家乡的居民对移葬大仲马的建议也相当抵制,因为每年因大仲马的墓地带来的旅游收益相当可观。为平息这一争端,法国文化部出资复制了一尊大仲马铜像,重新竖立在其家乡。在大仲马诞生200周年之际的2002年11月30日,法国政府在先贤祠前的广场上举行了大仲马遗骨安放仪式。应该看到,大仲马虽然不是最伟大的小说家,但他的小说被译成一百多种语言,被拍摄成二百多部电影,使法国历史和文化在全球各地广为传播,他在这方面的功劳可能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
居里夫妇在先贤祠中的位置是突出的。他们不但独占一室,而且旁边还竖立着展板。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波兰,到法国求学。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惟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伟大的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惟一不为盛名所毁的人。”
法国人以宽容大度闻名,但对能否进入先贤祠的标准却又是严格的。直到今天,对于每一个拟移葬于此的名人,法国国民议会都要进行长时间反复讨论研究才能最终确定,来不得半点草率。就是已经进入先贤祠的名人,一旦发现问题,也要被迁出。前面提到的第一个进入先贤祠的米拉波,死于1791年,当1793年发现他曾为国王效劳的密信,从国王那里收受过巨额钱财后,人们便又决定把他的灵柩移走。在其位置上安放了1794年遭到暗杀的革命家马拉的遗体。但不久后,人们又将马拉移走了,理由是安葬在此与他的平民化精神相悖。
先贤祠是一本书。从这里可以读到法兰西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也能从中领会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精髓。
卢梭、伏尔泰、雨果、大仲马、马尔罗、左拉、居里夫妇、建筑师苏夫洛、哲学家孔多塞、环球航海家布干维尔、国际通用盲文的发明者布拉耶、化学家贝特洛、社会党政治家饶勒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卡森(联合国《人权宣言》主要起草者)等约70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