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2008-08-26 15:36:46)
标签:
教育健康心理园丁角色思维创新能力 |
分类: 教育论文 |
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是自然的人
有人以蜡烛比喻教师,其意义很明显,强调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一角色形象,将教师“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大的价值观念推向极至。
不过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蜡烛论”即有它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这种比喻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的形成。但把教师不做蜡烛也有不合理之处,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德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其实教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也应追求自己的生活发展,在为人师表的同时也应创造条件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提升。过分强调教师订婚从社会期望和无私奉献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也是一种束缚其发展的巨大包袱。
二、教师不是上帝
还有人把教师比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学校不是工厂,不能以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产品为主要任务;其次教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塑造各种不同的学生,学生也不是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更不是同一规格的标准件。
“工程师论”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尚,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但是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他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的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但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又难以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师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三、教师起主导作用
有人把学校看作一个花园、果园或菜园,把教师比作园丁,这种比喻其一,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其二,教师是园丁,能为学生的生长准备环境,通过浇水,培土等辅助其成长,其三,教育具有过程性、阶段性特征,教育学生好像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地浇水施肥和呵护。
“园丁论”在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地位的同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现代教师的角色类型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①具有乐教精神,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②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谙熟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④能高效的指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新一代灵魂的塑造者
①善于观察和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②善于估计情势,预料学生的发展方向,以便使教育走在他们发展的前面;③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善于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④能从分的考虑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学生心灵的保健者
①具备胜利、心理卫生知识,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准确的鉴定、治疗和校正;②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预防各种不健康心理,把学生从各种不健康心理解放出来;③区分品德不良与个性缺陷,爱和学生,尊重学生,根据情况拟定适当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4、学习者和学者
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人,必须具有既博又专的知识素养,并注意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使之具有“精、深、新、广”的特点;②注意持续学习,学会终生备课;③教学相长,善于向学生学习;④善于进行教育科研,做一名“学者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5、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②提倡“角色心理位置互换”平等待人,以身作则,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③协调教师、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使之一体化,产生最佳的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
6、教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①建立教学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②倡导自觉纪律,树立学生集体观念,使之由他律走向自律,充分发挥集体凝聚力;③指导学生参加自身的管理;④建立教师威信,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