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2023-06-18 09:22:36)
标签:

河南

焦作

云台山

红石峡

竹林七贤

分类: 国内游记

从山西晋城向东跨越太行山,就来到位于河南省焦作修武县的云台山,这是我第二次来云台山了,上一次来大约是在十年前了。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此时的云台山的山门已经后移了几公里,大门也比之前扩大了许多,估计和这些年这里的旅游势头大涨有关系。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进了景区先要乘坐景区内的电动公交车。下车后便达到了著名的红石峡景区。步行一段后,首先来到了一线天桥,桥左边居高临下看到的是一条没有多少水的蜿蜒河流。桥右侧就是红石峡。但要下到峡谷里还要走一段不短的盘旋下山路,拾级而下,行至谷底。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红石峡是12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质遗迹。这里悬崖陡峭,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景观,因此而得名红石峡。红石峡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作温盘峪,因为这里面冬暖夏凉。据介绍,这个峡谷最深处68米,长约2000米,最窄的地方不足1米,空气对流比较困难,所以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并不大。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我沿着人工修凿的、曲曲弯弯的栈道前行,两边是红色山崖。脚下是缠绵溪水。这里似乎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又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在谷中的栈道中漫步时,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两边峭壁林立,犬牙交错。谷内树木郁郁葱葱,还能看到众多的飞瀑溪水,耳边可以听到涛涛水声,宛如是江南的秀水青山。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显然,红石峡的第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其峡壁呈现出天然的绯红色。峡壁绯红的原因,是因为岩体中铁矿石含量较高。由于地壳运动将地下岩石推出了地表。红石峡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它以北方岩溶地貌和北方罕见的丹霞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红石峡谷内的溪水,也是其特色之一,谷内由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等九个主要潭水构成了九龙溪。每个潭水因位置及矿物质含量等差别,在颜色上各不相同,这也算得上红石峡独有的的奇景。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跨过了峡谷底部的一座“情人桥”,这是红石峡中最著名的一座桥,一座人工建造的仿天然石桥,桥下有三个石洞,形成了三股瀑布。桥面很窄,只容两人对行。一座石桥,一曲瀑布,一汪碧潭,一群行人,还有那被水浸泡得愈加血红的岩石,组成了一副重墨浓彩的水墨画。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过了“情人桥”之后,忽然看到一旁的一块平面石台上,出现了一位古装打扮的男士,他席地而坐怀抱一架古琴,一曲古琴演奏的背景音乐在峡谷里回荡起来。忽然一个念头映入我脑海,这会不会是扮装着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中擅于弹琴的嵇康啊!他的闲云野鹤的生活经历跟云台山有关系?我随即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起了他的表演。随后一百度,果然如此!“竹林七贤”确实都曾在云台山一带生活过。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所谓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人,放荡不羁,反抗礼教,崇尚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开启了士族知识分子个体意识觉醒的一个时代。他们当中,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身处战乱之时,他们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只得退而隐居于山水林泉之间。他们曾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因为有超凡脱俗的仪表,才华横溢,因而他在山阳县隐居的场所,就成为当时的一些名流才俊们非常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很多人来,一群人在这里饮酒赋诗、谈玄、论道,有的时候还能够弹琴长啸,过得洒脱而开心。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嵇康,是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他主张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他长期隐居在云台山,因为喜欢竹子,嵇康在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嵇康是一位音乐家,他轻抚琴弦,徐徐弹来,用清越的古琴声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以乐言志,以乐抒怀,呼吸着清新空气,沉醉于音韵之中,在音乐中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进入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境界。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直到看完了弹琴青年的表演后,我才又继续向着红石峡深处走去。行走在栈道上,随处都能看到横亘在碧水里的石头,那些从山崖上脱离坠落的山石,在溪水中倒也成了点睛之笔,为这片山水增添了许多的趣味。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这里有相吻石,两条跃出水面红色奇石,宛如一对情人相拥甜吻;有逍遥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纹理自然,古朴悠悠,洒脱飘逸,为大自然之杰作;黑龙潭碧绿的潭水映衬着朱红色的山体所透出的明丽鲜艳的奇景。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前面忽然又传来音乐声,视线里,六位“丽人行”姑娘翩然出现在画面中,她们或轻摇团扇,或浣花弄茶,或吟歌起舞,与丹崖碧水的峡谷,碧如翡翠的湖水,朦胧袅袅的云雾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流动的东方古典山水写意画。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接着不远处,面前水潭中出现了一只小船,一位艄公摇着撸载着一位古装翩翩青年在溪水荡来荡去,蜿蜒前行,一幅闲适自如的生活场景。最后,小船靠向了对岸,青年公子被一位窈窕女子接上岸去。其情深意投的意境意会满满。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继续往前,眼前,黄龙瀑的银白色水体从谷顶倾泻而下,潇洒飘逸,瀑布之声如急雨,如裂帛;泉水在岩壁上流动,撒下点点水珠,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流光异彩,满目生辉,再加上绿色苔藓植物的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天然壁画;天女散花般的两条瀑布上下错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辉映。飘飘洒洒,飞花碎玉。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最后,来到了一个高耸的大坝前。大坝后面是一个辽阔的水面——子房湖。这里纪念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一谋士张良,字子房,作为军事家,据说他曾经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汉朝立国后他退隐此地,湖水因此而得名。湖两岸青山对峙,夹一带绿水,如诗如画,在子房湖的尽头,有两个村庄分列在湖的两岸,据说是张良的后代聚集而成的村庄,所以名字叫子房村。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云台山红石峡遇见魏晋“竹林七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