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丽的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

标签: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独克宗古城北面五六公里远处,有一座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叫作噶丹·松赞林寺,该寺也被称为归化寺,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离开独克宗之后,我来到了这座寺院。
这座寺院于公元1679年(藏历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兴建,公元1681年(阴铁鸡年)竣工。传说寺址是达赖剌嘛通过占卜为该寺选址,神示曰:“林木深幽现清泉,天降金鹜嬉其间”。五世达赖喇嘛为其亲自赐名“噶丹·松赞林”。“噶丹”表示传承自黄教祖师宗喀巴1409年在拉萨建立的噶丹寺;“松赞”即指天界三神帝释、猛利和娄宿游所;“林”即“寺”。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王朝赐定名为“归化寺”。
而前方的噶丹•松赞林寺依旧呈现着如同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堡群建筑层次,居高临下,雄伟气派。寺院外围筑有椭圆形城垣,其内建筑金碧辉煌,错落有致,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不愧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中央建筑扎仓大殿,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扎仓大殿历史最久远,最早主体修建于1679年,是松赞林寺最古老的建筑。不过如今看到的扎仓大殿,是当地政府资助,在克斯活佛主持下,2011年保护性重建的。建筑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具有汉式寺庙建筑风格。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的吉祥数。据说,大殿里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高三丈有余,直通上层。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顶层正楼特设经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
扎仓大殿

右侧的释迦牟尼殿也叫弥勒殿,相较左面两座大殿它修建较晚。三座大殿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殿内保存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全寺收藏有《丹珠尔》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以及各种精美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
寺院扎仓、康参之下的最基层僧侣组织称为“密参”,意为一户或一户人,一般以特定的同一区域内僧人形成一个居住单位,共同生活,人数多在一二十人左右。各康参佛殿两旁附近散布着很多僧舍,松赞林寺大约有200多座大大小小的“密参”僧舍,供近千名僧侣居住和生活。这些僧舍一般都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家族为同一家族的几个僧人共同修建,或者是一个村子为村里的几个僧人共同集资修建。藏族同胞的出家风俗,家里有人出家,家人就会在寺院周围修建给出家人居住的僧舍,独立修不起的甚至会合村给整个村的出家人修建。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出家行的功德,是惠及家人亲族的事儿。所以这山坡之上的众多僧舍,实际是私人所有,并非寺院产业。
松赞林寺的三大殿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

上上下下行走在松赞林寺内,寺内不时有飞鸟成群飞过,这样的飞鸟据说是红嘴乌鸦,因为长期在寺庙周边,吃的食物也是寺庙供奉的糍粑,具有灵性。寺院内古老的树木,在地上的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很安静,让人觉得内心十分平静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