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2022-11-23 18:26:38)
标签:

云南

大理

崇圣寺

三塔

分类: 国内游记

游完大理古城是一定要去城西北的崇圣寺三塔的,三塔距离大理古城一、两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三塔中的大塔又叫千寻塔,它建塔要早于另外的那两个塔。在古代是计量高度的单位,一寻相当于八尺,千寻是形容主塔之高。据说,当地群众也把它叫作“文笔塔。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千寻塔西面的两座小塔均高十级,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

明代,李元阳重修三塔。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三塔经历千年的风雨剥蚀,以及30余次强地震的考验。虽然都已不同程度的偏离垂直线,并且呈倾斜状态已达400多年,但仍然屹立不倒。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可十多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内民房倒塌达99%,千寻塔只震落了塔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千寻塔

三塔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维修与加固。1978年维修时,曾发现塔中有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进入崇圣寺地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前面的千寻塔更显得十分高大雄伟。这是一座方形16层密檐式塔,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为密檐十六层砖塔。塔心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呈纺锤型,线条圆润。塔底宽达9.9米,共16层,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据说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为明代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每字高1.7米。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传说中,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也就很少了。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据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才建的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千寻塔
    一层塔身上部东、南、北三面各嵌石碑一通。高3.6米,额镌坐佛五尊,座雕莲花,碑面书刻梵文经,大部风化剥蚀。惟西面留170×110厘米窗口。塔门及窗口均为平顶木过梁,清末毁于火,光绪年间无力大修,封堵弃之。2-15层每层檐下正中依南北、东西向交错设置券洞、券龛。尺寸随塔身自下而上递减。洞通塔心,龛深27-71厘米,原供铜像早已无存,现有石雕佛像大部系明代作品。洞龛两侧约2米,塑砌单层塔形龛各一座,莲座,迭涩檐、庑殿式瓦顶。龛心嵌汉白玉梵文经一片。顶层实心,有龛无洞。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南塔

千寻塔后面相隔70米是南北两塔,两塔构造、外形、大部相同,外观轮廓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两塔相距97米,为平面八角形,中空,密檐十层砖塔。每级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塔身外观轻盈华丽,和千寻塔庄严雄伟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既不同于唐代密檐砖塔,和辽金塔也有差异。仔细端详,两塔相对倾斜,南塔倾斜18°,塔尖偏心93厘米,方向西北;北塔倾斜12°,塔尖偏心90厘米,方向西南。按旁二塔如翼内向的历史记载,400多年前应已是倾斜之塔。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三座塔基础构造相同,黄土地基,均无地宫。空心直壁,穹窿顶,顶层实心的作法如出一辙。塔刹形式、构造虽不同,亦仅简繁而已。三座塔一反内地建塔的奇数惯例,均为偶数。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北塔

走过三塔,后面就是崇圣寺。历史上的崇圣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据史料记载,极盛时期的崇圣寺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崇圣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由于大理国时期佛教盛极一时,因此,大理国也被誉为妙香佛国。大理国22位国王中有9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当时的崇圣寺是整个大理国,乃至整个东南亚佛教文化的中心,因此被喻为佛都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崇圣寺在清咸丰年间被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为了改变有塔无寺的状况,当地于1997年重修钟楼,重铸了建极大钟。以后又修建了聚影池、重建了雨铜观音殿等。2004年重建了崇圣寺。重建工程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在保持已建成的钟楼、雨铜观音殿、前导区环境格局的基础上,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布局。主要建筑有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罗汉堂、祖师殿、千佛廊等。各殿堂佛像以《张胜温画卷》(又称《大理国梵像卷》)及明代梨广修所塑的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和三塔中发现的文物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并蓄的特色布局浇铸,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其中599尊(件)贴金彩绘。整个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属于汉传佛教寺院。2005422日,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在崇圣寺大门正前方的大鹏金翅鸟广场上,铸有高6.9米的双面大鹏金翅鸟雕像。它是以三塔出土文物翅鸟为蓝本创作而成。原件高18.5厘米,净重125克,此尊雕像经过复制放大而成。大鹏金翅鸟栖息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昂首引颈,头顶饰羽冠,头及尾羽屈起作火焰状,尾羽镶水晶珠5颗。整件雕像为铜铸贴金。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原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1872年)的战乱。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当地于1997年重建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重铸建极大钟。重铸的建极大钟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30吨,为云南省第一大钟。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然后来到雨铜观音殿,殿内有雨铜观音像。原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南诏最后一个王舜化贞时期,为立像,铜铸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观音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雨铜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大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方将其损坏部分修复。然而,原有的雨铜观音由乌铜铸成,后来补铸上的部分由青铜铸成,其光泽和质量就不如原有所铸。20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音殿尚有法号为超尘、超俗的两位和尚守护。及至时期,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砸碎回炉。1999年重建的雨铜观音殿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殿高29.99米。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11吨。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造像。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观音殿后为九龙浴佛池。修建时以在原址挖出的一块大青石的自然形状为基础,雕刻成了一个高4.5米、宽4.2米的巨型龙头。龙头下建成宽7米、半径3.7米的水池,体现浴佛的效果。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然后来到大雄宝殿。这里是崇圣寺等级最高,处于寺院中心位置的建筑。复修的大雄宝殿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重檐九开间,有三层台基,殿面阔51.7米,高26米。《张胜温画卷》被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高2.03米,长119米的巨型佛龛内。而将佛本生故事如来佛祖从诞生、出家、成佛、创立佛教、广传弟子、普及佛教、敬为佛祖、圆寂的故事)绘成18幅图案,雕刻成大雄宝殿的十八扇格子门。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大雄宝殿后为药师殿。药师殿里供奉着一尊高1.6米的坐姿药师佛像。药师佛是梵文音译,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叫医王善逝大医王佛。之后的护法殿为仿明代单檐庑殿顶五开间,采用庄严的金龙金凤和玺彩,中间供有高5.7米的大黑天神,两旁供有高5米的四大护法天王。弥勒殿为仿宋代单檐七开间庑殿顶建筑、采用庄严典雅的和玺彩。中前供弥勒佛,背后供韦驮像,两边列天龙八部。十一面观音殿为仿明代重檐五开间建筑,内供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及观音八化身。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阿嵯耶观音阁为四周环林的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中间供12米的阿嵯耶观音像。山海大观石牌坊为白族特色牌坊,上书苍劲有力的山海大观几个大字。望海楼又称藏经阁,为三重檐明清式楼阁。藏经阁是崇圣寺的最后一幢重要建筑,是收藏佛教大藏经及其它佛教典籍、法器的场所。罗汉堂内供五百罗汉与二个明王,五百罗汉像平均高1.8米,为铜铸贴金。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游大理三塔和崇圣寺

    财神殿内供奉有高4米,骑于虎上的金甲财神像。高僧殿:高僧殿里铸有9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皇帝,像高4米。祖师殿:殿中有达摩慧可僧灿道信弘忍慧能禅宗六祖,禅宗六祖都为坐像,通高6米,没有贴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