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托斯卡纳美丽的哥特式古城锡耶纳

标签:
意大利托斯卡纳锡耶纳田园广场大教堂 |
分类: 漫步意大利 |
在圣吉米尼亚诺东边四五十公里远就是托斯卡纳大区名城锡耶纳(Siena)。它属于南托斯卡纳地区,锡耶纳省的首府。锡耶纳距离北部的文艺复兴古城佛罗伦萨大约50公里,在阿尔西亚和阿尔瑟河河谷之间基安蒂山三座小山的交汇处。 锡耶纳的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00至400年间的伊特鲁里亚时期当时,这里是伊特鲁里亚人的聚居地,他们在此建立了灌溉系统和政府组织,还形成了仪式、节庆等特色风俗。当时这里被称为朱丽亚·萨埃那(Julia Saena)。公元前29年,罗马奥古斯都在此建城。 传说中,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是一对双胞胎兄弟:罗慕卢斯和瑞摩斯,兄弟俩是由母狼哺育长大的。由于罗马城的命名问题,兄弟俩发生了争执,甚至爆发战斗罗穆卢斯最后杀死了瑞摩斯。瑞摩斯的儿子塞尼乌斯闻讯后,骑马逃到锡耶纳。为了纪念死去的父亲,他创造了代表这座城市的标志———母狼哺育瑞摩斯兄弟的图像。如今,耶纳的城徽就是一条母狼,也是为了纪念养育了锡耶纳的创建者罗穆卢斯与瑞摩斯,在城内似乎随处可见这一母狼的标志。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锡耶纳并未兴盛起来。由于地处偏远,这里没能成为罗马帝国的交通枢纽,因此缺乏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机会。直到公元4世纪,伦巴底人入侵并占领了锡耶纳及周边地区,这里成为伦巴底人占领的北部地区与罗马之间的贸易据点,往来的商人和香客络绎不绝,锡耶纳的辉煌就此开始。 一直以来,锡耶纳都直接接受罗马教廷的统治。但是,随着教廷权力的衰落和当地市民阶级、贵族势力的崛起,锡耶纳脱离了教廷控制,在1167年宣布独立,并建立了共和国。锡耶纳共和国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在此期间,当地市民建起了宏伟壮观的锡耶纳大教堂,以及世俗生活的重要中心——田园广场(la Piazza del Campo,也常称为贝壳广场,译为德卡波广场),这后来还演变成欧洲最美丽的市民公园之一,而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银行也在此诞生。
锡耶纳人一直固守着一个哥特式梦想,并因此与佛罗伦萨在城市建设方面展开了持久的竞争。1287年,在中产阶级掌权之时,锡耶纳的经济和建筑得到极大的发展。锡耶纳古城田园广场的正面就是在此时建设起来,其城市规划以田园广场为中心,并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天衣无缝。锡耶纳的哥特式风格继续盛行直至1348年欧洲发生黑死病时为止。 作为曾与佛罗伦萨齐名的城邦共和国,历史上的锡耶纳曾一度与佛罗伦萨争夺托斯卡纳的霸主地位,不过在十六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城邦之战中,它还是输给了佛罗伦萨,落入到美迪奇家族的统治。 1559年,锡耶纳在被柯西莫一世·德·美第奇统治时,成为了托斯卡纳大公国的一部分。由于美迪奇家族对锡耶纳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压制,这座古城到意大利十九世纪统一为止的两百年间并没有得到更多发展。不过,这也正好保留了它的中世纪古城原貌:没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煽情,只有古朴的罗曼遗风和绚烂的哥特荣光。 四百年间,这座城市还诞生了堪称文艺复兴先驱的“锡耶纳画派”。“锡耶纳画派”的开创者是杜乔,与“佛罗伦萨画派”的乔托相比,他更注重色彩的华丽和构图的曲折。通过采用富丽高雅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杜乔把乔托完全抛在一边的蛇形曲线、精修饰与新艺术的写实风格结合起来,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画派的神秘性杂糅在一起,突出了画面的效果,加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其画作中的建筑物也开始有了空间感和立体感,代表作有壁画《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祭坛画《光荣圣母》等。 1859年,锡耶纳成为了第一个加入到意大利王国的托斯卡纳城市。 步入锡耶纳,能感受到这是一座独特的中世纪城市。它真正影响了中世纪的艺术、建筑和城市的规划,不仅影响了意大利而且影响了大部分欧洲。锡耶纳的城市建筑结构与周围文化景观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十分协调。无论是锡耶纳画派的形成,还是建筑的发展,这里都与佛罗伦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对抗,锡耶纳从13世纪起持续实行一项特别制定的保护性政策,使建筑基本保持了12到15世纪以来形成的哥特风格。
放眼望去,近处是绿树苍翠,远处红色房屋依地势叠层而上,更远处耸立着几个高塔。作为一座典型的意大利山城,锡耶纳的建筑物依山势而建,这里的街道狭窄,道路起伏不平,高大的房屋遮挡了明媚的阳光,使纵横交错、古老幽深的街道显得更加昏暗和拥挤,徜徉其间,会有一种探古访幽的情趣。此外,鲜艳的房屋、高大的拱门、绿色的百叶窗以及古老的街灯,虽然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展现出中世纪的城市风貌,使其成为与佛罗伦萨并列的托斯卡纳两大艺术古都。 作为一座中世纪古城,整个锡耶纳盘绕着迷宫般的道路,道路周边充斥着中世纪前叶的朴实建筑,罗曼教堂点缀其中。市中心低地上的田园广场是欧洲中世纪广场中最具创意的一座。田园广场位于锡耶纳城市中心,从14世纪起就是锡耶纳的中心,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位于三座小山的交汇点以及三条大道的交叉点,这构成了“Y”字形的城市布局,并且倾斜至交汇处的表面经过精心雕刻的公共大楼(市政厅)。 从高处俯瞰,田园广场呈巨大的扇形,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广场不仅在空间上是全城的中心(所有的街道都通向广场),也是锡耶纳人精神上的重心。广场的祭坛上每天都有公开弥撒,由于住房和商店都面向广场而建,因此居民和手工艺人不必走出家门或停下手中的活就可以听到弥撒。锡耶纳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几乎都会在广场上进行。 俯瞰田园广场 其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从高处俯瞰,广场呈巨大的扇形,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 贝壳广场是各种活动的中心,也是游客们晒太阳的好地方。 欢乐喷泉(Fonte Gaia)的装饰是关于道德和宗教的传统主题,不过其形式特征非常自由活泼。喷泉的两个短边描绘浮雕《创造亚当》(Creazione di Adamo)和《驱逐》(Cacciata dei progenitori),前柱描绘雷亚·西尔维亚和阿卡·拉伦蒂亚,长边中间描绘圣母子,两边是美德(Virtù)和天使(Angeli)。它建成于1419年,往市中心引水系统的终点,通过修建漫长的隧道直接引水到喷泉,然后再排往周围的原野。现在的喷泉呈矩形,三面装饰以许多浅浮雕。 快乐喷泉 市政厅(Palazzo Pubblico)构成了田园广场基础,是锡耶纳哥特式建筑最辉煌的范例。市政厅内藏有精美的壁画。102米高的Torre del Mangia塔建于1297年,高高耸立在广场的上方。 市政厅
在意大利以及欧洲其它的基督教国家,其古城原貌中,无不将大教堂置于城市的中心地位,在神权高于王权的中世纪,这差不多成了建筑学上的惯例。而锡耶纳却似乎是个例外。整座城市的中心,不是大教堂,却是代表世俗权力的公共宫殿,这似乎和它中世纪繁荣的银行业和纺织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教堂外立面 大教堂内部,最抢眼的,恐怕要数那支撑大教堂的立柱,明暗二色大理石相间如铜环蛇的蛇纹,暗色的部分为锡耶纳独有的绿色大理石。教堂地面由56块精美绝伦的大理石镶嵌画铺成,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上面描绘了《旧约》和希腊神话里的故事场景。 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乔·迪博宁塞纳曾在佛罗伦萨工作,与佛罗伦萨画派的前驱奇马布埃风格相近。但杜乔·迪博宁塞纳着重抒情,人物形象秀丽多姿,用色精细,奠定了锡耶纳画派的特色。其代表作就是锡耶纳大教堂主祭坛画,由70幅屏画组成,表现基督生平,叙事抒情皆佳,是由中世纪绘画传统过渡到复兴新美术的成功之作。 杜乔·迪博宁塞纳创作的祭坛画 1995年,锡耶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锡耶纳是一座中世纪城市的化身。这里的居民为取得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城市规划的权利,长期与佛罗伦萨竞争。几个世纪以来,他们成功保留住了这座城市12世纪至15世纪以来形成的哥特风格的城市面貌。在这段时期,杜奇奥、洛伦泽蒂兄弟、以及西莫内·马丁尼等人的建筑作品影响了意大利的艺术进程,在更广的范围上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发展。整个锡耶纳城环绕卡姆博广场而建,设计得如同艺术作品一般,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大教堂内米开朗琪罗早期创作的四件雕塑 大教堂内米开朗琪罗早期创作的四件雕塑(组合图) 去过才知道,原来风靡全球的甜点“提拉米苏(Tiramisù)”也起源自锡耶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