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葡萄牙埃武拉的人骨教堂

标签:
葡萄牙埃武拉人骨教堂世界文化遗产 |
分类: 走遍西葡两牙 |
从西班牙的梅里达古城一路向西跨越西葡过境,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埃武拉(Evora),这也是我第二次来这里。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
埃武拉位于三条河流的交汇处,距里斯本以东100公里,现为阿伦特霍省的首府和重要城市。这座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罗马统治时期的重要城市,当时此城名为“里维拉利达斯·茹利奥”。随着西哥特人的野蛮入侵,埃武拉沦陷。其城区局限在修复后的古罗马城墙内。公元715年,穆斯林占领埃武拉后,完善了原来的城防系统。1165年,基督教徒重新控制了埃武拉,并使其成为了葡萄牙独立王国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埃武拉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在阿维什王国统治时期(1385-1580),埃武拉成为该王国继里斯本之后的第二大重要城市。到了公元16世纪,以一些宏伟建筑的修建为标志,埃武拉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当一些海上航线的停靠港--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被相继发现后,宏伟的葡萄牙海上冒险计划开始了。16到18世纪期间,这里形成规则的城市规划设计沿山丘顶部放射状发展,粉刷为白色的房屋就装上了经过修饰的金属阳台。葡萄牙的建筑作品对巴西的建筑风格起了决定性的影响。17世纪这里修建了沃邦式城防系统。到了18世纪,自16世纪以来坚持传播知识和宗教启蒙的耶稣会被解散后,埃武拉开始走向衰落。
如今,埃武拉集中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从西哥特到摩尔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建筑作品。在埃武拉能看到的罗马时期的古迹有罗马神庙、温泉浴池、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埃武拉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埃武拉大教堂
使埃武拉声名远扬的是它的一座人骨教堂。这座人骨教堂的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Igreja de São Francisco),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教堂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建筑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完满结合,教堂的西厅礼拜堂(Capela dos Ossos)建于17世纪,就是所说的人骨教堂(Capela dos Ossos)。
由于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令这座城市中出现了多达3万多个坟墓。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人骨礼拜堂的创建者为一位半盲的修士,他为了传达“人生短暂”的宗教意念,用教堂墓地里大约五千具尸骨搭建起了这座礼拜堂。
人骨礼拜堂属于天主教圣方济天主堂的一部分,是欧洲最知名的人骨教堂之一。相比我去过的捷克库特纳霍拉的人骨教堂,捷克的人骨教堂用骨头做成了装饰品,装饰的美感使人所以感觉似乎不那么阴森,甚至还有些波西米亚的绚烂感;而这座教堂,从墙到柱全部是由骨头制成,而且里面的光线很暗,更具阴森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