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混合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标签:
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教堂 |
分类: 走遍西葡两牙 |
从阿尔莫多瓦城堡小镇到科尔多瓦古城很近,古城就坐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而我的酒店就在古城中心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旁边,大清真寺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这座城市建立于公元前206年被罗马人征服前,科尔多瓦属于西班牙迦太基帝国的一部。罗马人到达科尔多瓦后,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坚固的地基。公元第一个千年伊始,科尔多瓦成为西班牙辖区和罗马安达卢西亚行省的首府。572年西哥特人入侵后,科尔多瓦成为统一西班牙首都托莱多的附属地区。711年摩尔人侵入后不久,科尔多瓦变成穆斯林占据下的西班牙首府。756年,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的最后继承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定都,自称统治者。
科尔多瓦城的杰作大清真寺,是西班牙地区最辉煌的东方文化纪念建筑,它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 是西班牙伊斯兰教最大的神圣建筑之一。
公元786年前后,白衣大食王国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尔多瓦成为与东方匹敌的伟大宗教中心,在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清真寺。
10世纪时,由于获得哈里发王国的地位,科尔多瓦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作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科尔多瓦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强盛的首都,鼎盛时期清真寺多达300所。
在哈利发希什姆二世时代,大臣曼苏尔又扩建了斋戒室,到哈里曼三世,建筑工程达到最高峰。该寺院虽经多次扩建,但建筑风格和特色并没有变,只是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丰富。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传统风格修建起来的。
11世纪,哈里发王国政治上分裂为两派:穆拉比兑教派和柏柏尔教的创始派——一神论教派,12世纪时双方重新和解。1236年,费迪南三世赶走了摩尔人,并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将清真寺改为天主教大教堂,象征着伊斯兰教的殿堂被封闭。经过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扩建,此时该寺院的面积已比初建时扩大了2倍。
13世纪西班牙圣·费尔南德三世时,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御性建筑也建起来,特别著名的有基督教国王城堡和卡拉奥拉高塔要塞。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主要分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桔树院雉碟成墙,由长廊围成,内有一曼苏尔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礼拜正殿建筑宏伟,装饰极为豪华,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这些石柱掠夺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等欧洲城市;或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而得,作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
桔树院
利奥四世还曾从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练工匠参加,并运来16吨各种玉石和象牙镶嵌图案 (也称马赛克)。经加工,石柱统一成科林思建筑的柱头和4 米的标准高度。现在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用红砖和白云石交替砌成。
清真寺平面为长方形,北面大殿为主要建筑,东西长126米,南北宽112米,殿内装饰华丽,石柱密布,如同柱林。建筑最突出的特征是建筑者解决了拱门直接支撑天花板这一技术难题。他们使用的两个附加拱门是崭新的阿拉伯式样,上面是复合卷的形式,数层花瓣形卷重叠分布,装饰性很强,显示了工匠的卓越技巧。
从清真寺延伸出去的中殿部分比其他殿堂宽敞,顶上装饰着精美的嵌板式天花板。这里是最早修建的清真寺中殿,可以通往那个朝向麦加的祈祷壁室,穆斯林信徒就在伊玛目(伊斯兰教教长)的引导下在壁室前叩拜祈祷。通常清真寺的壁室都只是一间简单的小屋,但这间的装饰却是极尽奢华:前方由三层围墙围成,专供哈里发国王祷告,三座拱顶上都铺满金箔底镶嵌画。丰富的装饰和建筑艺术交相辉映,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阿拉伯式花饰和棕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