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与“评课”

(2009-06-01 21:39:29)
标签:

业务学习笔记

教育

分类: 业务学习笔记
                            “教学反思”与“评课”
 
(一)关于“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2.三种反思:
  (1)对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2)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3)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3.教学反思的过程:
  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4.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有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
  (3)教师的陈述。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流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
  5.教学反思的方法
布鲁巴克等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作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二)关于“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的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批判的评课,等等。评课又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推广经验,发现不足;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1.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2)坦率诚恳原则;(3)兼顾整体原则;
(4)鼓励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6)方向性原则。
  2.一节课的评析方法。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①看教学思路设计;②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分析:①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②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③看教学方法的优选与创新;④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⑤看教学方法是否符合课改方向。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①看板书;②看教态;③看语言;④看操作。
 (6)从师生关系上分析:①是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②是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7)从能力培养上分析;
 (8)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上分析;
 (9)从课堂评价机制上分析;
 (10)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3.评课内容
  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评课,都要反映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优点或经验或特色是什么?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3)你的建议-  九个方面:
         一评教学观念,突出时代性;
         二评教学目的,突出指向性;
         三评教材处理,突出合理性;
         四评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
         五评教学结构,突出有序性;
         六评练习设计,突出目的性;
         七评教学意境,突出和谐性;
         八评教师基本功,突出娴熟性;
         九评教学效果,突出最佳性。
  (三)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
   1.“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2.“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3.“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4.“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
  (四)新课改关键词:
   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继承、创新、合作、引导、关注、促进、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6月01日
后一篇:孩子---家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