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内核究竟是儒家还是道家
(2012-01-21 22:22:44)
标签:
杂谈 |
"
“千百年来,不少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文化,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核是道家。《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时著名的显学有儒、墨、法、道等,所有的学派都受到《老子》的影响。有个形象的说法,道是母,儒是子;道是源,诸子百家是流。"我对本文作者的这段话持有保留的看法,“《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个说法我同意,至于作者“千百年来,不少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文化,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的论点实难苟同,至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时著名的显学有儒、墨、法、道等,所有的学派都受到《老子》的影响。有个形象的说法,道是母,儒是子;道是源,诸子百家是流。”这里把儒家学说比做子,把道家学说比做母是很形象,但是,恕我直言:极不准确。”“《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之一,意谓自然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原则,只有道法自然的社会才是“至德”之世。后世的嵇康、邧籍等人认为儒家礼法名教违背了道法自然这一宇宙间的基本原则,应该“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释私论》)。《老子》奉“道”为万物的普遍本质。《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老子则认为“仁义”有违人性的本原和自然道德。象“礼为乱首”和大道废有仁义”等批判儒家学说的观点都是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作为哲学基础的。而儒家学说则以仁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儒学的宇宙道德本体论是以’仁”作为理论支柱的,由于道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在宇宙观上的根本区别,注定了它们是不可合流的二个哲学流派。怎么会有母子和源流的传承和亲缘关系。
到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南宋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南宋以后加速衰败的主要原因。历代统治阶级在治政方面奉行外儒内法,只是在谋权谋国时祭出老子这一法宝。历代的科举考试考的是十三经即可证明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内核。从塑造国民性来说,历代统治阶级有意回避老子思想。可是一些有作为的帝王都是深谙《老子》思想精髓的。如果真如本文的作者所说“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核是道家。”那么,请举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换一句话说,如果真如本文作者所说“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核是道家”。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近世以来的反儒和尊儒就绝不会发生。国民的思维模式也不会和现在一样,我们也不会一直在沼泽地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