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的入世与出世  (修改稿)

(2010-06-19 07:22:50)
标签:

杂谈

 

苏东坡的入世与出世    (写于20095月,改于20106月)

 

近读《梁溪漫志》,其中有一段东坡改和陶集引说的是苏东坡仰慕陶渊明的为人与诗作,逐作和陶诗一百二十首,自编一集。寄给胞弟苏辙,使为其和陶诗集作序(因讳苏轼、苏辙祖父名序字,为人作序,则称。)子由(苏辙字)属稿寄东坡,自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其下云嗟夫!渊明隐居以求志,咏歌以忘老,诚古之达者,而才实拙。若夫子瞻(苏轼字)仕至从官,出长八州,事业见与当世,其刚信矣,而岂渊明之拙哉?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古之君子,其取于人则然。东坡命笔改云: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栗,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事也。”……

这里苏子虚怀若谷,谦躬谨慎地坦言:虽然我为官期间,为国家和百姓做了一些事情,也做了一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传播传统文化的工作,对传统文化加以考证的信服和继承。

虽然我的仕途的功过后人自有评说,但是我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过是想像老子和彭子这样的先贤们看齐罢了。虽然我和陶渊明救世治平的志向相同,但是我不如陶渊明处世清高豁达,而我为官三十多年,历经险厄,虽未曾苟且,但在进退之间两难,如今,老迈已至,现在自比渊明,再谈出世,谁又能信呢。

苏子与胞弟子由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同举进士,由此进入仕途。-神宗熙宁年间,苏子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自请外任,于(1071)年出任杭州知州,再贬密州知州,继而辗转知徐州、湖州。神宗元丰年间(1079)年,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被逮捕下狱,险些丧命,后论罪贬滴到黄州,再到杨州。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哲宗继位,因年幼,由其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重新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的大部分新法,贬斥了神宗时用事诸臣,史称元佑更化。苏子也由司马光荐入京任翰林学士。后因论事得罪权贵,苏子见不为所容,请求外任,即任定州知府,哲宗亲政,陆续恢复新法,贬斥元佑旧党。追夺了司马光,吕公著谥号,苏辙、黄庭坚遭贬,流放了一大批人,史称绍圣党祸。列入旧党名单的苏轼从此一贬再贬,至惠州,至詹州(海南),(1100)年,哲宗死,徽宗继位。追复司马光等二十五人官,苏轼被命内迁廉州(广西),又改舒州(合肥)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苏子的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甚至因乌台诗案而险些丧命。在孤独前行的人生苦旅中,壮志难酬的悲伧,异乡漂泊的空虚怅惘,秉持操守的落寂和凄凉,人世间的无情和有情,无时不刻地在叩击着他的心灵,磨励着他的灵魂。“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瑩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首《东坡》诗作于苏子人生最危恶困窘的被贬谪黄州时,多亏一位朋友的通融和帮助,他才得以在一块荒置的旧营地上耕躬操作,聊以果腹。以犯官的身份在当地县官的监视下过着清苦的谪居生活。身处逆境,并没有终日忧心憧憧,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继而沉沦潦倒,而是抱着思为世用的希望,在常人无法忍受的环境下,显示出苏子处世的超然,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是在那种极端窘困的环境下“体物写志”的所得。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到”“托遗响于悲风”至“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以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包容入世的苦难,化解消极的出世思想。无论是“市人还是野人”,出世还是入世,他都能够以一种超然的博大襟怀去寻求精神上的美好。在徐州任职时,政绩卓著,口碑极好。在杭州任上时,实施了救灾医民,疏流西湖,规划吴中水利等许多利国爱民之举。而人在逆境之中的诸多向善之举,若心中没有修出爱的元神也是不易作好的。综观苏子一生,逆旅多于顺途,艰难险阻和危厄坎坷的磨励,早已让他疏离了滚滚红尘,看淡了功名利禄。而对社`稷的一片赤诚,对江山和生灵的炽爱,对自己人生抱负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对自己政治立场和行为操守的坚定秉持,对人生悲苦的慨叹和承受,浩然天风的抚爱,苦寒之海的普渡,所有这一切都使他心中燃着的火愈烈,身上蕴着的情越浓。都是他倾心入世、拯救世道人心的精神定力。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悲喜荣辱和聚散离合,他并非心如止水,而是超然物外,昂昂然看淡了人世间的纷扰纤尘,傲然潇洒地书写着超迈的人生。苏子以词人的本真情感;儒家的忘我的入世精神和老庄的出世理念去书写自己,描绘人间,竣刻义理,倾听天籁之声。用出世的情怀去作这世上繁简难易的功课;用入世的精神去拥抱风霜雪雨,电弛雷鸣。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静的心情和蹈厉的豪情从容应对来来往往的人间情事。他将神思和情致托意于诗词和文章,使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也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脍炙人口的哲思咏叹!既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豪情壮志,又有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婉约缠绵。苏词的立意高远,情致奇绝,恣肆汪洋,竣朗飘逸而有仙骨。

苏子身处逆境,忧而不怠,忧患之中瞻望光明的愿景;苦难之中品味世间的杂陈五味。逆旅之行更可感受到江山的雄奇巍峨、绣锦如画;郁郁不得志中体会德不孤,必有邻的至高境界。祸兮福兮,福兮祸兮,天地昭昭情眷顾,义理重重悯悲人。苦难孕育出炽热的爱的欲望和幸福的想往。爱人、爱社稷,爱普天下的一切。苦难更可以使他知人和自知。人生逆境不经意间或可铸造大大小小的辉煌。苏子的作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苏子用情与大到天宇小到兰草鲜花的对话中,思织升华出一种超拔的精神锦章。在他的词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他的文学境界和学养,更可领悟其中蕴涵的哲学情操。我们在品读和试析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时就可感知他的超迈境界和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岑寂的夜空和疏朗的月下,苏子停杯一问之那皎洁的月亮是何时才有?那至大至广、横无迹涯的宇宙又是如何诞生的?面对浩茫的天宇和高洁的月亮他睿智而哲思的发问。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被贬出任密州知州的苏轼,在漂泊的异乡,清澈的月光下,孤独地饮酒赏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宦海沉浮多险阻,人生坎坷烟火灸。个人的际遇和空灵的境界,使他愈发感到惆怅和孤独。置身于灿然的玉宇和良宵美景之中,心中的浩然之气和澄明的天宇、时空碰撞而融合,尘世的遭谗厄运,坎坷落寂一时间抛却到九宵云外,在广袤的天地间,只有我和月亮在进行心灵的对话,月亮在聆听我的倾诉。这心灵的对话使得诗人愈发走近了月亮,天上宫阙也仿佛近在眼前。这澄明的天上的世界啊,是诗人怎样的心灵的归宿和想往啊!我欲乘风归去,他多么想远离尘世的困厄,解脱荣辱的牵襻,回到他的归宿、月亮啊。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入世的炼狱苦难,倒悬之艰,使诗人对出世也心怀忐忑,怅惘难断。出世、入世在乎两难之间。也越加思念他的兄弟子由。苏子早年与其弟子由就曾约订功成身退,夜雨对床。”“功成、名逐、身退,天之道也。如今济世事功的追求难以实现,他多么想自己的兄弟慨然相助,站在自己的身边啊。他呼唤的是兄弟,更是知己。子由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风波尽处人憔悴,月圆更催离人泪。明月照天涯,思亲情切怨月园,迷离飘渺神已醉。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怨月,思亲情切,愈加自怜和悲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面对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诗人也只有无奈,进而渐渐的平静下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和月亮的对话中,诗人的情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和净化。用一种超然的祝福来寄情于这世上所有有情的人们。

苏东坡的一生宦海沉浮,累遭厄运,饱尝倒悬之苦。然而他却能秉持自己的行为操守和道德追求。既便屡遭谗毁,放逐天涯也不改济世治平的初衷。他为什么要对国家社会担那么重的责任?为什么要为历史,为人生走那么远的路,受那么些的苦?因为他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有着儒家济世救人的追求。他把爱人、爱社稷,爱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挑在肩上,那怕历千难万险,也会至死方休的。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他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样心灵的呐喊,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了。古往今来,大凡遭受过大的危难的人,总会在他的灵魂上竣刻上一种难以名状的烙印,是孤独?是难耐的寂寞?是对过往的知和行的惕醒?是对人生逆旅的倦游?是对凡尘的超然物外?还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刻骨铭心的体认?孤独和寂寞是秉持高洁的操守的必然,也是铸就辉煌的心灵磨励。更是造就大我之生命观的天然助剂。如果说苏子倾心入世的话,那么他更以一种出世的情怀去化解心灵的痛苦。去作事和为人。出世和入世,对于苏东坡来说,早已是浑然一体的灵魂的物化,精神因子的同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少年过去了,苏东坡经历过的苦难,人们不大会记得,而这种苦难成就的辉煌,他的诗词文章将汇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史册。壮哉!苏东坡。苏东坡,伟哉!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修改稿)" TITLE="苏东坡的入世与出世  (修改稿)"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