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陪儿子去看电影。按照常规他看他的电影,我则找个咖啡厅读读书,或逛街购物。可碰巧他想看的动漫片满员,而下一场须等三个多小时。为了不白来一趟,儿子赶紧查询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寻来寻去没什么喜欢的片子,最后这小子“毅然”决定:“那就看看《阿凡达》吧”!本来我对美国商业大片从来不感兴趣,但近来此片在国内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创下了票房神话,搞得我都多少有些心动了。于是,索性买了两张票,娘儿俩歪打正着地“被”看了一场号称史上最强的3G电影!顺便说一下,在这里看此片决无国内那种难求一票的情景,只因我们到影院时IMAX3G版刚刚上演,下场需等四个小时(票随时可购得),所以就进了当即可看的3G版厅。虽然时值周日,但场内仍有不少空座。看来国外对此片的票房贡献度远远不足于国内。
毋庸置疑,《阿凡达》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震撼的,的确是划时代之作,堪称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而且营销的成功更是巨大的。此电影制作非常精良,编导们不仅想像力极其丰富,表现技术也超级精确。如今各种溢美之词早已铺天盖地,在此无需赘言。
说实话,对于科幻类电影,我都是当作“童话”来对待的,因为科幻片里的故事与场景都是编导们虚构出来的,《阿凡达》也不例外。客观地说,此电影所创的“里程碑”只能说是技术层面的,它仅仅震撼了我的感官,却丝毫没打动我的心灵,很是遗憾。电影内容老套得很,感觉是将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和《魔幻公主》揉到一起,再将其合并同类项,再删除简化,再……,仅此而已。尤其是那哈利路亚浮动山则完全照搬《天空之城》里的空中城市,包括那些飞行器。所有的战斗场面都很酷、很炫、很精彩、很刺激,但却很难让人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感觉像在打电玩,有种被操纵感。看到一半时,儿子竟在旁边睡着了!后来他说3D搞得眼睛和头很痛,而且这电影跟玩过的电子游戏没什么两样,所以就睡了,哈哈。
几点感慨:
1,窃以为该片创下的票房神话自然与导演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功力有关,但更多原由当为3D、IMAX3G促成,因为在家看绝对无法感受到这种临场性震撼。可以想见,在《阿凡达》之后,IMAX-3D厅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影院里浮现,直至下一个电影技术革命。当然,若不久的将来(据说此类眼镜已经发明出来了,普及指日可待)在电视机或电脑前也能看立体片儿了,神话也就不再神了。
2,再次感觉到好莱坞在故事、思想、艺术性方面的退化。我已有许多年没见到比《肖恩申克的救赎》更震撼心灵的精彩故事、比《人鬼情未了》更动人的情感描绘、比《教父》更璀璨的暴力美学的电影了。
3,《阿凡达》作为一部商业巨片无疑是超级成功的,在大片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好莱坞在电影技术上的重大革新进步以及在商业运作上的不遗余力的确值得称赞,给观众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和娱乐的同时制作商也获得巨大利润,一举多得,不在话下。
4,想必今后的电影越来越不需要演员了,CG可以代替甚至超越一切,导演只要坐到电脑前动手指就是了。比如此片中的女主角就完全未露真面目,全是合成;而男主人公也是CG镜头多于本人演绎镜头。照此下去,演员们高超的演技似无用武之地,或只能为电子合成提供蓝本了。
尽管商业大片是个趋势,但如果电影还算是一门艺术的话,那它必然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既满足人的视觉,也满足人的思想和情感。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既刺激感官又冲击灵魂、商业价值照样不减的经典大片,我想多少人在看那巨轮渐渐覆没时生离死别大小场面中的振聋发聩的感泣,一定是看《阿凡达》时所没有的。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偏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