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读过的一本《天心月圆》,让我十分自然地喜欢上了台湾散文家林清玄。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共有八十多篇,可谓“床头文章枕边书”。他的每篇作品境界高雅,思想深刻,大多探讨人生意义,追求真善美,逐一读来,受益匪浅。喜欢他对生活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将乡土气息、东方美学、佛教情怀等融为一体,清幽而大气,给人带来大智大勇的启示。正如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还是照例做做笔记摘录吧。
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他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把握今天吧!
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
真正圆满的爱情,是没有任何怨恨的,就象我们爱玫瑰花,也可以承受它的刺,以及偶然的刺伤。
爱,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
教孩子写“爱”字,孩子为了那复杂的笔画而头痛。我说:很简单呀!爱就是一个“心”加一个“受”,当我们把心放在感受中间就是爱了。反过来说,那个“恨”字,就是心里有一道伤痕。孩子终于学会了写“爱”字。
沉香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有淡的滋味。
观世音菩萨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条河的流动,一直流向菩提的大海。观自在菩萨也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像一朵花的开放,永远保持第一瓣花瓣张开时,那样优美纯净的姿势。
在人生的过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正常的,但不要使那不如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病母”,而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酵母”,增长我们的智慧,常养我们的悲心。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他用自己的一颗慧心、一双慧眼,常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难怪他能在华人阅读圈中赢得“世纪中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的美誉了。
取他在“快乐地活在当下”文中与我当下的人生态度有所重合的一段作为结尾吧。
“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副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来生了。
我把“活在当下”加了“快乐地活在当下”,是除了承担之外,希望有期许、有愿望、有好的心情,不只坦然和自然,还希望能扭转此时此刻的生活,使自己永葆喜悦之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