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路上,除了“沾花惹草”之外,路旁的建筑工地常常引起我的注意。我时常驻足工地旁,与其说观察,不如说是在欣赏。
日本楼房的设计风格一般都比较低调、简洁、不张扬、不高大,建筑上却处处体现着高科技和精巧的细节,令人感叹。
首先,基本上听不到大的噪音,更没有传统工地上常有的尖利的哨音以及金属物件敲击地面的声音。即便是一根废弃的木头,工人们都会轻轻地放在地上。
其次,无论拆除旧房还是搭建新楼,基本上见不到灰尘。拆旧时拆到哪里水就喷到哪里,现场永远是湿潮的,也就不会出现尘土飞扬的“景象”了。出入口总会站有专人拿着水管冲洗四个轮胎,直至沙土全部冲掉后,运土的卡车才会开走,绝不影响道路清洁。
再就是工地外一定设有专人维持交通秩序,工程车辆进出,必须等到周围若干米内彻底没有行人或车辆时才放行,更没有喇叭催促的声音,井然有序。
据我了解,日本的建筑基本是工厂化的预制建筑构件,即许多建材都在工厂里最大程度地完成,然后直接运输到工地安装——说简单点儿,在工地只要上螺丝就OK(当然没这么简单了,哈哈),所以进度自然很快。当然,现场的精心管理和工人的敬业精神也必不可少。
为了不影响市容观瞻,建筑工地一般都用专门的材料遮住。
http://clubfiles2.liba.com/2009/05/17/00/21237487.jpg
http://clubfiles1.liba.com/2009/05/17/00/21237500.jpg
遮板上贴有新楼建成后的预想图以及各方面的情报。
http://clubfiles1.liba.com/2009/05/17/00/21237510.jpg
人行道旁的遮板上还贴有各式画板,细微处体现出人文关怀。
http://clubfiles1.liba.com/2009/05/17/00/21237530.jpg
当然建筑单位的许可证、保险以及与楼房注册等有关的证明均有明示,情报公开,管理透明。
http://clubfiles2.liba.com/2009/05/17/00/21237524.jpg
窃以为,能做到高楼合理化的硬件建设和不扰民的软件管理的两者兼顾,才是真功夫。他山之石,值得超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