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里流出泉水,掌上也能流云。
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总是为其驾驭文字的功力所折服,为其始终葆有一个纯净的心境而感悟。他总是用富有哲理性的和自然性的独特语言把生活中的美好呈现给大家。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读完《掌上流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我有种在尽嗅《草木精神》之馥郁花香后,又采撷到《掌上流云》之丰厚果实的感觉,心地由在大草原上尽情撒欢儿到逐渐的触及灵魂提升境界。他的原野是鲜活的,他的道理是生动的。他质朴丰满的文字,犹如让我站在地平线上瞭望远方的风景,紧接着溶进景里,再跟着景一同升华。他有饱满的爱、灵慧的才,通过散文承载和传播了这爱、这才。至少,我享受到了。
在乡间,家的概念被融化在草木牛羊之间,丰饶无比。
作为一种天性,善良的人往往能化险为夷。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我们多么感谢李白不像绍兴师爷般老练,也不似孔明那么擅逞谋略,不然文学史黯然矣。
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一些有钱人易烦恼,因为他们的消费与性格有关,与文化无关;与面子有关,与愉快无关;与时尚有关,与需要无关。
美是心里有风景,有山有水,心里的花开了,风和日丽。人要是心里美,从外头即表情上就透露出来了。他们宁静、可爱、和平。
常常的,我们在远方看到河流,河流看到我们之后又去远方。如果告诉别人河的去向,只好说,河在河的远方。
如果一个人有一种细微、反观的生命体验,即知愉悦之上的平静才意味心花的开放。心花开放的人从表情上可看得出:余裕、自然、满足,不强求于人,不委蛇于己,谦和着,享受着,进退宽和。心花开的时候,心大了,于是宽和。
人的一生不是一种机器组合,先装什么后装什么,一切早已被设计好,没有。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边设计边施工”,根据时代和自己内心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
在生活中,父母失去的每个份额(职业份额、健康份额、甚至做秀与苗条份额)都被自己与别人的孩子获取。当这些好东西转移到孩子们身上之后,我们爱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甚至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协会,但仔细想,父母们失去的,实在是他们不胜任的东西,而孩子获取的----无论叫做职业、责任、位置----只是人生的一种说法,这些说法又叫挑战、挫折、磨练、探索、失败与成功。而我们从中了解的一件事是:让孩子们更强一些和社会更好一些的理由----不是知识,和科学也没多大关系----在于我们曾经向孩子灌输过人类的理想:仁慈、坚强、勇气和梦想。
每当看到年轻的母亲向婴儿车里的孩子俯首,我在心里对孩子说:慢点长吧,宝贝!别抢妈妈的青春。对母亲说:多好,种了一棵比你还大的树。
大凡叫伟人,他们在创造伟业的同时,思路方法多“不规矩”。只因为伟业太宏大了,使人们忽略了伟人不拘一格的手段。
溪水潺潺比山洪暴发有意思,即趣味。溪水在山,东游西逛,二百年后才到东海,阅尽人间景色,是艺术的流法。
诚实是一种美。诚实的人同时是得大自在、占大便宜的人。他们比诡诈的人更放松,因而更有智力。他们没羁绊,也不设防,脸上没有机心重重的艰难神色,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辞令、表情,包括身态来解释自己。诚实的人把真话像石头一样卸到了别人的怀里,自己反得轻松。
人如果不能常常施爱,减恨也是善举,可得心志清明。原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别让它追随自己了。
如果真有什么“好”的话,当下才好。过去已不存在,成了人收藏的并不存在的珠宝。而未来,它无论可以设想得多么美好,都是以时间为成本的期货。人拥有的只有当下,还可以叫现在、这时、此刻。人最不珍惜的,就是它。
在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中途退出的人,大都占到十之八九。与其说他们失败,不如说被不适当的前瞻吓倒,被不必要的回望逼退。天下事有几件败在事情上?多数败在意志上,败在心理上,败在前瞻与回望之中。
心性上的单纯,对40岁以上人士的心智与身体均大有补益。每天变傻一点,等到80岁时,终于回复婴儿状态。到那时,我们光鲜纯洁,不亦悦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