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朋友们说到东洋的“好处”之一就是有汉字,不至于象去了西方只见洋字码,让人倆眼一摸黑。尽管这里汉字随处可见,但岛国汉字里的许多词语早已忠实“原著”不够、面目皆非有余了,经常令人忍俊不禁。
比如管学习叫“勉强”--对于学生来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受伤叫“怪我”--有那么点儿意思;绿豆粉丝叫“春雨”--还挺浪漫;邮票叫“切手”--吓一跟头;老太太叫“老婆”--概念颠倒;小甜鱼仔叫“小女子”--不忍入口;研究探讨称“检讨”--貌似谦虚;没关系叫“大丈夫”--真男人;馄饨发音为“完蛋”--感觉吃了就玩儿完;胡萝卜成了“人参”--升值升大发了;水龙头叫“蛇口”--形似;讽刺嘲笑叫“皮肉”--哪儿跟哪儿啊;地板称“床”--混淆是非;认真是“真面目”--够叫真的;还有、还有------。串了种的“汉语”不计其数地干活。
有一朋友当年在大学里与一日本女学生颇有交往,那女生临回国前说“我一定给你手纸!”于是他俩手纸来手纸去了好一阵子。(手纸--信)
我曾教过的中文初级班学生的作业中就见过有位妇女写道“我娘今年8岁,她很可憐”。(娘--女儿。可憐--形容女孩子可爱)
有一个朋友的娘家在东京附近的我孙子市!还有一人住长野县野尻市!
等等------。可笑的多了去了!
再举倆我家附近的很逗很搞笑的小例子:先瞧此照中的地名牌。
信不信由你,我几乎每天打它下面过!
(我家在打越北方向)----难不成企图让我时刻不忘中越自卫反击战?!
这也忒有“挑拨”中越关系之嫌了。
再看这店名:
相信这是家卖饭团子的店吗
?想必这店应该是“渡边”(电影“地雷战”中的鬼子小队长,因偷地雷闻名)他大爷家开的吧?!有道是“不见鬼子不拉弦儿”!哈哈哈!
你别说,那饭团子裹上黑紫菜还真酷似地雷!
中文博大精深,连我们自己都不一定有多深的了解。尽管笑话不少,但总的来说日本还是比较尊崇中国的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在汉学研究上下功夫的。这里的中小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汉字,每年两次的汉字检定和英语检定同等重要。在西化已渗透每个角落、细胞的今天,能够保持祖先从邻国传承下来的汉语并进而“发扬光大”,总比那哭着喊着要抛弃汉化、攫中国传统节日为己有的地方强得多吧!
在中国之外的他国,通常使用的汉字语词经时代演变至此,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