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用斋散记

标签:
庐山东林寺一言用斋吃素慈悲 |
分类: 学佛札记 |
已经不记得在东林寺用过多少次斋饭了,每一次都是很欢喜。
在城市里,在自己家里吃饭,是很难做到像在寺院用斋饭那么用心放心安心方便。原因很简单,世俗世界被污染了。很难找到净土,所以到处的污秽沾染,你躲不过荤食,躲不过人工的各类添加剂,躲不过各类空气水源土壤对食材的污染。寺院在各方面都相对好很多。你只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就是了。
我在东林寺用斋饭,每一次都是很开心,原因在于我能感觉到五脏六腑的安心舒适。食物进入腹中,几乎也能感觉到有机健康的物质逐渐代替了肠胃中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肠胃在斋饭的清洗之下,似乎再见到光明。你的心境似乎也是心净释然,你对入口的每一次食物都增加了信心,整个人都是放松的relax,很舒服。
2015中国佛教世界论坛10月24--26日在江苏灵山开幕,请来了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说我本来不愿意来,但是领导要求必须来,所以来了。他在谈到佛教的认知是说,我是写小说的,来到的都是佛教界高僧大德,我是来出丑的。特别的在采访中莫言说到,我在默默感受,我观察他们吃饭说话走路的等等姿态,我发现佛教徒和常人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吃饭,信佛的人吃饭小口小口吃,很精细的感觉,默默地吃也不浪费,态度也很安详,不容易看到急躁的样子。说明念佛的人欲望确实少了很多。
民以食为天,吃不简单,确实能看出文化。据说在欧洲,很多贵族从小就是在餐桌上培养训练的,从吃饭开始用刀叉开始,培养绅士淑女风范,坐姿端正,面容端详,与人交流讲究各种餐桌礼仪,从一块餐巾布到一个味碟甚至到一个刀叉摆放的样子,都很有讲究的。至于食材如林,那么饮食的开发更是充满了文化的逻辑。
中国是饮食大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进入近代中国人把吃搞到极致,敢于吃一切,天上地下无不涉及,胡吃海吃,端着酒杯嚼着海鲜谈饮食文化,并没有把中国人的身体吃出健康,反而是现在各种怪病越来越多,癌症患病率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我在东林寺用斋饭,每一次都是很受到照顾的,可以在上客堂吃小灶,按佛教说法我是有福报之人,但其实这是沾了大安法师的光。
这里大家素不相识,来自天南海北,但是用斋秩序很好,很安静,很卫生。还有约定的仪式。这里的义工和居士都很虔诚信佛,把每一位客人都当做菩萨当做佛供养,所以在这里服务是很用心的。你能感觉到热情和尊重。用斋还没开始,你就体会到感恩。
东林寺斋饭好吃吗?反正我没听到有人说不好吃。这里的斋饭都是专门请来的素食师傅做的,我觉得很好吃。素菜在中国菜系中,是相对独立的,属于寺院菜的范畴,但其实各地的寺院都有自己独特的素菜做法,揉和了各地各种不同的地域饮食习俗和地方特色食材,在古代素食烹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很多目前在寺院能吃到的除了经典素菜外,其他多数都是各个寺院的师傅自己独创开发的。东林寺的师父也是如此。东林寺也自创出很多自家的素食,食材都是本地蔬菜瓜果和豆类、菌类等等为主。做出来的素菜都是清清爽爽看着就很令人开胃。
念佛修行的人做的饭,完全融入了自然的纯粹。食材的原汁原味本具的自然属性加上念佛人的心境纯正,饭菜更香,也让身体肠胃得到最好的能量补充。
在寺院吃饭,大的场合或者是有法事活动,都会有唱念仪轨,会有师父带着僧众一起唱,很是庄严的,独特的韵律很好听。
每一顿饭都要这样是不是很麻烦?其实不是的,这是叫人学会感恩。寺院的斋饭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当你唱念的时候,你的心会静下来,你随后的饮食就会有分子级别的改变,你的身体也会改变。常吃素对身体健康有益是常识无需多说,在寺院里面用斋,更是好的不得了。因为这里的气场和寺院外面是不一样的,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和影响作用,并进而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
你会慢慢理解和接受吃素带来的生活理念的变化,比如节俭、比如卫生、比如价值、比如营养、比如慈悲等等。推而广之,可能还包括对人的礼让谦恭之心增加了。而这,正是和世俗世界中的饭局酒局截然不同的。
遥记第一次到东林寺用斋饭,我学到了什么叫做不浪费。就是吃多少打多少,不要贪多。其次是碗中的饭粒不能有一颗剩余,最后是学会惜福,碗里的菜油如果残余多的话,应该在吃完之后用开水冲一下碗,泛着油星的水再全部喝掉,这个叫惜福水。(中国本来就是水资源缺少的国家,节约水是不需要理由的)很多人来了之后,看着老居士做,看着看着也就学会了,也就明白了。印象深刻。好处明显。一来是后厨洗涤更方便,二来是把食物浪费降到了最低限度。
我经常一个人坐在东林寺上客堂的用餐区靠近窗户的一侧,窗外是绿树,枝叶间有鸟在雀跃鸣唱。远处是青山水墨,周围是东林寺来来往往的念佛人、义工居士和师父,我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丛林,每次都想多呆一会儿。我心里说,一辈子这样吃饭,多好啊。
前一篇:相声等传统文化如何保留?
后一篇:守法人生:误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