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鬼子抗战沦陷女人文化 |
长篇小说《沦陷区的女人》出版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战争如噩梦一般迅速波及到南方城市,省会城市镇江,人们整天生活在阴影中。雨杉随波逐流,离开自己热爱的教学岗位,携怀孕的姐姐雨晴和年迈的母亲随大批难民从镇江逃往老家泰州,却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环境。捱过一段时间后,镇江战事无大变化,她们母女又回到镇江。然而战事越来越吃紧了,已至到国民党当局发出“沿江沿海,沿铁路、公路妇孺,一律迁出”的命令,她们第二次离镇逃泰,期间由于泰州战事也愈加紧张,只好又辗转逃往泰州乡下。姐姐雨晴越来越近的预产期,让母女心急如焚,这当儿眼下又发生了乡下婶母分娩难产,农村接生落后,母子全亡的惨事。乡下消息闭塞,镇江战事一无所知;又听说,镇江作为省会有国际红十字会还在工作,无奈之下,为了雨晴平安生产,母女又返回镇江,不料回去的当天镇江沦陷了……
“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暴行终于在镇江上演。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深重的灾难,而作为弱者的女人往往就更为不幸。女人们的种种遭遇总是被侵略的历史中最不忍卒读的一页。《沦陷区的女人》中有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女教师,有大腹便便的孕妇,有爱国进步的女学生,有机关女职员,也有慈爱坚强的母亲。她们是那场惨无人道的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妇女的缩影。然而,她们并不只有柔弱,在重重苦难之下她们爆发出了不亚于热血男儿的坚强和刚烈。她们辗转迁徙逃难又勇敢抗争着,在敌人血与淫的魔掌中展现着令人动容的悲惨命运和坚贞不屈的灵魂。
经过屈辱的几位南方女孩,从家乡逃往北平投靠亲友。在古老的两进四合院里,有国、共抗战志士,也有丧失民族气节的汉奸。青春妙龄的她们与表哥、友人上演了一幕幕亲情、爱情与友情的悲欢离合。战争带给了她们心灵的创伤,也赋予她们坚强。不同的阅历和价值观,她们最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无论是保持沉默还是奋起抗争,她们始终抱守着女性的坚贞和民族的气节。
那些可爱的女子曾经真实存在过,在那座城池里,在那个四合院,所发生的一切曾经真实存在过。永远不容忘记和抹杀。
她们的悲惨命运和坚贞不屈,常常令我心中有一种近乎窒息的压迫感,不写出这些故事,我无法释怀。今天,日本右翼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否认侵略,反攻倒算,更让我觉得有必要推出《沦陷区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