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七.七事变文化 |
一个战争致胜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应用于战争上的资源和经济。麦克阿瑟元帅在珍珠港会议上说:夺回菲律宾,足以遮断日本的补给运输,迫使日本早日投降。这就是对日作战的战略至理名言。
日本由于工业化的原因,到了这时它的经济地位已经是极度脆弱。第一、它本国不产钢铁原料,更无足够的粮食;第二、它本国不产一滴油料。因此日本需要从中国东北,和韩国获得大量的原料和食粮,并由南洋供给燃料;那就必须渡过日本海,黄海和南中国海。所以,日本的商业舰队实在就是日本的战略重心。
当开战之初,日本拥有五百吨以上的船只为六百万吨,由于新建和俘获的的增加,超过了一千万吨。在这个总数中,被美国击沉了八百九十万吨。这个损失的数字中,百分之五十四点七,应归功于潜水艇。但美国所采取的战略,却并不是集中力量以攻击日本的船只,来迫使其因经济崩溃而投降,反而以侵入日本本土的战略为基础。
为了侵入日本本土,向日本发动轰炸攻势,对六十六个城市地区投下了104,000吨的炸弹,而对工业区投下了了29,400吨。这种轰炸固然也减少了日本的生产量,但是造成日本经济崩溃的主要因素,却仍然是船只的损失,给予日本致命打击的还是煤、铁、油等原料和粮食来源的断绝,而并非是工业和都市的毁减。
8月10日,紧随着原子弹袭广岛、长崎与苏俄参战之后,东京开始了极度的慌乱,不断地召开临时会议,御前会议,重臣会议,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紧接着,东京的广播电台开始向民主的同盟国发出了乞降的呼喊:
“日本政府已接受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一件历史的重要文件------日本历史上空前仅有的乞降照会,经由瑞士和瑞典政府,转给了中美、英、俄四国。
(哭丧的日本战败首相铃木贯太郎)
(70年前穷困已极,形同乞丐的日人)
《抗战胜利之凯歌》
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
祝捷的炮像雷般响
满街爆竹 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 热泪如狂
向东望
看我们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
扫残敌 如猛虎驱羊
踏破那小小扶桑
河山再造 日月重光
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 在紫金山旁
八年血战 千万忠魂
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
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
不负我们血战沙场
……
(图片取自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